《花的学校》赏析
(2012-11-23 06:50: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资源 |
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降落的时候,
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它们的老师是要罚它们站壁角的。
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飒飒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它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它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
它们也有它们的妈妈,就像我有自己的妈妈一样。
作品赏析: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
关于作者: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泰戈尔毕生热爱儿童,常常替儿童们说话。他曾慨叹过:“他们(儿童们)什么都说不出,他们没有反抗的声音”(《炉火边的泰戈尔》),此话语间蕴涵多少对儿童的同情和爱护啊!
关于《新月集》:
《新月集》是泰戈尔的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诗集,共收入诗歌40首,初版于1913年。这些诗歌是泰戈尔从自己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翻译而来的。诗集中天真的孩子与慈爱的母亲正是诗人的爱子与贤妻。
诗人依照儿童的逻辑,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和瑰丽的譬喻,描绘出儿童的种种动人情态和奇思妙想。鲁迅先生曾写过两句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如果说我们可以在泰戈尔的政治抒情诗中看到他的侠骨,那么我们在《新月集》中则可以体会到他的柔肠。诗人以自己的一片赤诚的童心,描绘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世界。诗集洋溢着一种向往自由的浓烈情绪,折射着诗人童年时的种种梦幻和憧憬。这部儿童诗集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
关于《花的学校》:
《花的学校》是泰戈尔笔下非常有意思的一篇诗文。单单从题目上来看,就能钩起我们读者的兴趣:花也有属于自己的学校吗?当你越往下读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一幅幅无比生机勃勃的画面。
雷雨在天上轰鸣,阵雨即将降落,这群可爱的花朵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雨来了,这群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儿们便从地下的学校放假了,出来游戏。
瞧,这群穿着各色衣裳的花儿们从在雨中冲了出来,嬉戏、玩耍,玩得多开心啊!
最后,这群花儿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当我们读完整首诗的时候,无不惊叹于作者那绝妙的想象力,他采用拟人的手法,以儿童化、诗化的语言,用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去创造诗化、情感化的诗歌,描绘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和孩子的想象。看,他把雨后盛开的花朵写成从地下学校冲出的孩子,它们渴望在雨天尽情地跳舞,渴望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戏;它们喜欢他们的妈妈,喜欢在妈妈的怀抱的撒撒娇,就像孩子一样,追求自在的、不受拘束的生活,从而创造出了纯美欢愉的意境。
整首诗语言优美、简洁、质朴,富有诗意,充满情韵,体现了儿童散文语言美的特点,表现了具有童稚之气的儿童生活感受和儿童情趣,抒发了儿童内心美好的情感
前一篇:第六单元整合教学思路
后一篇:《美在颜色》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