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被称为国之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钧瓷界人才济济,拥有孔相卿、杨志、杨国政、任星航四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及几十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其他名目的国大师及省大师没有计入)。在钧瓷有众多大师中,其中有六位大师的被称为钧瓷制壶六贤王,六位的特点第一是地位高,在钧瓷界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他们是钧瓷界的王。他们六位大师中两位是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四位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第二是他们的主业并不是做壶,他们只有在闲暇的时候才喜欢做几把壶“玩玩”,因此我们称这几位大师是制壶六贤(闲)王。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壶更具有稀缺性,也就更具有收藏价值。这六位制壶六贤王就是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杨志、杨国政及省工艺美术大师李欣营、白伟峰、辛国政、王秋红。
拉坯王杨志大师 。国大师杨志擅长造型设计、手拉坯创作与釉料配制,其作品釉色晶莹剔透、五彩渗化,多次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奖。几十年的艺术生涯总结出《宁整勿碎、宁简无繁、型为本,釉为魂》的创作理念。杨志的钧瓷作品釉色丰富,器型端庄沉稳,很好的继承了传统钧瓷之美,并融合现代审美,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诸多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工艺美术馆及国内外收藏界收藏。杨志大师所制造的壶大多是手工拉坯,造型经典,釉色尤以玫瑰紫和龟裂纹为特色,这种釉色也是杨志钧窑的代表色

国大师杨志大师玛瑙釉龟裂纹钧窑圆满壶
控温王杨国政大师。国大师杨国政大师以炉温掌控闻名业界,被尊称为钧瓷界的“一把火”,30多年来,他一直都默默耕耘在钧瓷的第一线;他的作品如同其人:厚重、讲究、大气、简洁。钧瓷的美贵在窑变,窑变又贵在烧制,“钧瓷的艺术就是火的艺术,钧瓷以窑变为神,而窑变就在于一把火。杨国政大师釉色尤以枣红色为特色,他以超高的技术,制作的钧瓷古朴厚重、典雅端庄,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体现着古代宫廷的崇高和法度,表露出清新练达的民族含蓄之美,蕴含着人性与作品属性融合在一起的深刻哲理。他坚持使用手拉胚制作,坚持亲自烧窑,坚持亲自上釉,这就是杨国政三十多年来一贯的工作方式。杨国政大师制作的壶采用宋红钧釉,由于他的壶窑温控制精准,因此釉色呈现出他的代表色—枣红色。

国大师杨国政宋红钧釉容天壶
配釉王辛国正大师。省大师辛国正大师是当代钧瓷界著名的三国政(正)之一。辛国正是神垕镇上的顶级配釉大师。这个称号虽然没有被写在他创立的星神钧瓷艺术研究所的简介上,然而,却埋在不少当代钧瓷大师的心里。被誉为“当代钧瓷第一人”、目前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最负盛名的钧瓷大师刘富安,私下里便曾经对一些身边的艺术家“谦虚地”感慨说,自己拉坯拉不过杨志,配釉配不过辛国正。辛氏钧釉釉质浑厚莹润、古朴典雅,种类多达上百种,不仅极大丰富了当代钧瓷的釉色品种,而且其传统的豆青、钧蓝、月白和玉石等高端单色釉亦称雄于业界,是钧瓷界公认的顶级配釉师。辛国正大师所做的这把提梁壶,壶体设计独特,釉色莹润色彩丰富,是一件难得的精品。

省大师辛国正钧瓷花釉提梁壶
造型王白伟峰大师。省大师白伟峰从1992年9月开始,在孔家钧窑从事模具、造型、耐火窑具、上釉等工作,其中以造型、施釉见长作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白伟峰通过多年努力和创作实践,在钧瓷方面造诣颇深,先后有多件钧瓷作品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大奖。白伟峰钧瓷作品造型端庄大方、神态灵动;作品釉色浑厚莹润、深情厚重。2006年开始,白伟峰大师敏意识到,以钧瓷壶为代表的钧瓷茶具逐渐成为钧瓷进入千家万户的绝佳器型,在中华钧窑的展厅中,《四方如意壶》《太极八卦壶》等创新器型充分展示着白伟峰在钧瓷茶具方面的探索。白伟峰的 《太极八卦壶》的钧瓷壶在造型上可称为典范。这部作品取意于中国传统太极和八卦图案,经过创作者的巧妙构思转化为具体的器物,搭配古朴自然的釉色,该作品实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最终被评为银奖。

省大师白伟峰太极八卦壶
装饰王李欣营大师。省大师李欣营大师是钧瓷界首屈一指的装饰大师。他大胆推行钧瓷作品器型创新,他的造型古朴厚重、洒脱大气,善于借鉴,充满文化的灵性。2005年,他成功突破了钧瓷器皿凸字烧成工艺。2014年,神州钧窑再次转型升级,李欣营尝试将浅浮雕、镂空、阴刻、阳刻等技法应用于器型创作中,同时重视在传统造型上加入梅兰竹菊、牡丹、祥云、等传统文化符号。李欣营之所以成为第六届国大师候选人, 是与他打破了传统思维和习惯雕饰的羁绊,超越了前人和自己的固有模式分不开的。李欣营大师认为壶体小,钧瓷装饰在壶上发挥的空间有限,因此目前还没有把装饰手段应用到钧瓷壶上,但这也将成为他下一步的奋斗目标,我们期待着他的新作品。

省大师李欣营炉钧金斑釉元宝壶
窑变王王秋红大师。省大师王秋红大师是六贤王中唯一的女大师。近年来其作品多次在国家级评比中获奖!她扎实的专业理论,
十几年的实践经验, 投入的创作感情, 勤奋灵巧的双手, 在继承传统, 法古图新中, 不断革改超越, 一枝独秀, 突破传统的磕绊,
寻求新的起点, 在压力中成长, 在放弃中收获, 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再实践, 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烧制出了珍贵稀有的钧瓷釉色和神秘奇奥的窑变纹路。她的作品窑变千变万化,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油画,有的如雨过天晴,有的似巴山夜雨。她的壶继承了她的特点,窑变丰富,纹路鲜明。

省大师王秋红钧瓷蓝釉和气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