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大研究生公务员打骂父母道德杂谈 |
分类: 阿东说社会 |
究竟是什么让北大研究生如此泯灭人性?
文/阿东
http://s10/middle/62f4ade1nb024558ff519&690
我是在微博上看到这条消息的,后来上网求证这条信息的准确性,当看到新闻图片上印有“南方都市报”的字样,我确信这条信息的真实性。说实话,我很震惊。为可怜的两位老人感到可怜,为他曾经就读的天津财经大学、北京大学感到羞愧,更为他在单位家庭两种性格自如转换感到无比的“佩服”!
廖某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在百度中被标签为“天财牛人”,本科毕业后被保送至北大读研的高材生,就是后来的工作也是先进华为,然后通过公开招聘考上了深圳市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让外界格外羡慕的公务员。其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都可谓是平步青云,外人眼中格外的光鲜亮丽。其在同事的眼中也是一个温文尔雅,一见就知道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有为青年。怎么会这样对待他的家人呢?其同事也是一个个惊讶不已。
乌鸟尚知反哺,何况人呢?
阿东认为,只要只要看到这篇报道的人,这里我不说是有良知的人,都会不自觉的骂他良心泯灭。阿东看到这样的报道开始也很气愤,也在心里骂他一面人性,一面兽性。阿东也奇怪他为何要这样对待生他养他的父母还有他的同胞姐姐?阿东同样惊奇为何他能自如的游走在两种在外人看来极然相反的人格角色中。
在经过了开始的愤怒之后,我在思考。在联想到,上半年的“汪九刀”,最近极其关注的“小悦悦事件”等一些我们看到的现象。阿东认为,这样一件看似不可能在这位“高材生”身上发现的事情,其实隐含这某些必然性。不在他身上发现,就在其他的人身上发现。只是正常情况下,我们可能很难发现,当一旦进入我们的视线,我们的眼睛和神经可能就会受到冲击。
为什么会出现“汪九刀”?为什么学习和工作这样的出色的有为青年会有兽性和人性两样的性格?为什么我们的媒体会对18个路人大加指责?我认为,还是我们的环境出来问题,人文环境出了问题,教育出了问题,道德出现了问题,法律出现了问题。为什么在国外可能很难发现的现象在我们中间却时常发生?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和环境没有出问题,那么还会出现18个冷漠的路人吗?还会出现见到老人不敢扶吗?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这样段调侃的话:同学们,以后看到老人跌倒,大家都上去扶他,让他不知道讹谁?虽是一段调侃的话,却真的值得去深思。
阿东虽不清楚这位“高材生”的家庭教育如何?但从记者报道的中可以隐约的感觉到,其在上学时因为成绩优秀给家里争光,而在家中的“地位”。我的母亲从小就教育我说,“惯子不孝,肥田出瘪稻。”我的母亲是大字不识的普通农民,讲不出“慈母多败儿”这样的文学性很强的语句。但她明白,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一位的迁就,宠着,惯着,恐怕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小时候我的母亲对我家教很严,我至今心里感激我的母亲。也就是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儿子,还真有可能和他们自己当年惯着儿子有关。也许大家觉得我这样说对两位老人太残忍了,两位老人也没料到日后儿子会这样恩将仇报啊。但不可否认这对其儿子的完整性性格的塑造埋下了祸根。
在我们很多的家长眼中还是存在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的都好说,是这样吗?有时还真不这样。“汪九刀”,日本留学生;“廖某人”,天财高材生、北大研究生,能说学习成绩不好吗?事实证明,学习成绩好和道德好还真不是一回事。
其次,针对他的家人表示:结婚儿子变暴力的根源。阿东认为未必,结婚顶多算的上是个导火索。只有为什么要选择在同事、领导面前变现如此优秀,而面对自己家人时有时如此的人性泯灭。我认为也不难理解,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谁在谁的面前是“优势地位”。在同事和领导面前,他至少不是“优势地位”,而在家人面前,他是完成的优势地位。但凡心存一点敬畏之心也不会骂老母亲是猪,打打工挣钱供他上学的姐姐耳光,咬自己的亲身父亲到鲜血淋漓。在外“人性”和在家“兽性”的来回转化中,笔者认为他的性格已经发生了扭曲。已经不再是一个正常人的所拥有的性格。在外面,越是“温和”,对待家人可能就越加“暴躁”。这样才能将可能对其他人发泄的不满转嫁到家人头上,来寻找一种内心的平衡。
第三,我们回想一下我们我们大学的课程会发现我们大一的课表里有一门叫《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虽然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必修课,各个学校也都安排老师认真的上课,但至于学习的上课情况,学习效果怎么样?我们心里都有一本帐。我之前一直纳闷国家教育部为什么要将这样一门学生们都认为可有可无的课指定为必修课,而且占很多的学分,原来是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也许你会觉得我们小学、初中、高中不都开了思想品德课吗?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为了升学率,要压缩课程时,首当其冲就是那些考试不重要的课程。即使中考和高考会考政治,但也大多是形式大于实质,多数都是为了能填满考卷而被迫的学习。究竟有多少品德会印在我们脑海里,反应在我们日常行为里,我们自己恐怕都不清楚。
为什么要在大学还要开思修这门课,这其实是在为小学,甚至是幼儿园补课。因为我们的幼儿园、小学思想品德的学习不达标,导致了我们的道德滑坡,所以要补课。但效果如何呢?很明显是不理想的。否则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消息和“汪九刀”等一些现象了。本来是幼儿园、小学就要完成的东西,拿到大学来补,违背了学习事物的正常规律,其效果能好吗?
第四,中国是一个标榜是华夏文明的后代,礼仪之邦。而道德中,孝道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如果一个人你说他有道德,但是他对动不动就对父母大打出手,你说他的道德能好到哪去?这一点,我们的古人做的很好。在古代我们不亏为礼仪之邦,道德之邦。在古代,如果要出现这样的现象,古朴的民风估计吐沫星子都会把他给淹死,更别说在后面戳脊梁骨了?道德的压力,让任何一个人都不敢轻易尝试触犯道德底线,因为成本太昂贵。这就是古时的道德环境。但是现在呢?中国还能说是礼仪之邦吗?可以有点夸张的说,很多的中国的人现在是最不将道德的人。特别是一些人,你和他讲道德,他和你耍流氓,而且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现在的社会都是各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管的太多,别人说你是多管闲事,还可能会过来给你一记耳刮子。这就是现在道德环境。
当我们在面临“小悦悦事件”时,全民大讨论,对18个人一致的讨伐、批判,媒体也是把矛头直接指向他们的冷漠,却缺乏了必要的思考。鲁迅曾好不客气的批判我们中国人是一群麻木的看客,这个我们恐怕都学过。当我们在面对这样的“汪九刀”、“小悦悦”时我们更多的是围观、批判,而没有去反思,一群没有反思的人围观后,只不过是做鸟兽散。事情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不能做到自我的反省,过不了多久,又会出现下一个“小悦悦”,又会出现下一个“廖某人”。
最后,针对“廖某人”不能忽视的是他现在的身份是国家公务员,还有法律工作者。阿东认为,这样的人,即使同事们都一致反映,日常工作中很“温和”,“没惹过什么麻烦,也没见他暴躁过”。但是这样一个对这自己父母都能下毒手的,能对人民不下毒手吗?之所以没有发作,可能是时机没到。一旦大权在手,估计也会对下属,对人民“呼来吓去”了!
http://www.wj001.com/d/file/news/shehuireping/2011-10-25/ea77d60a0a21a72a0bb7fc3c4dde20f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