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粉丝数量怎成了划定期末成绩的标准?

标签:
孙海峰微博网络新闻网络文化粉丝数量成绩标准校园 |
分类: 阿东说校园 |
微博粉丝数量怎成了划定期末成绩的标准?
文/阿东
新闻摘要:前(9)日,深圳大学传播系副主任孙海峰在上网络新闻和网络文化两门课时,给他的学生布置了一道特别的作业,每位学生都去开微博,期末则参照粉丝数和转发量给成绩。这个作业要求出来后,一些学生却因此紧张起来,觉得这限制学生使用网络的自由度,刻意追求粉丝数也达不到考核的目的。(广州日报)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3/11/121174170_11n.jpg
(深圳大学一老师布置特别作业 微博粉丝多少成评分标准)
近日,深圳大学传播系副主任孙海峰可是“火”了,因为他在自己的微博上说,“在今天的网络新闻和网络文化两门课上,我都要求同学们开通新浪微博,期末参照粉丝数和转发量给成绩。他表示,希望借此激活大家的新闻敏感和品牌意识,围观也需要专业精神。”微博的结尾的结尾还带了“酷”的表情,可见孙主任是很得意的在和大家分享他的“教学经验”啊!
这位孙主任此条微博一发,我想一定会有许多人对他会另眼相看的!微博,一个现在极其流行,极其敏感的词。我们的这位主任老师很好的把握住了时代的潮流,而且还把他运用到了他的教学活动中去了,了不起!可接下来的期末参考粉丝书和转发量给成绩,我就看不懂了。微博粉丝数怎么成了划定期末成绩的标准了呢?实在是不敢苟同啊!
我们从他的微博上可以得知他是教《网络新闻》和《网络文化》这两门课程,难怪这位老师会对微博这么情有独钟呢!所以开微博也是对专业知识的一个实践运用,我们也就无可厚非了!可是在课堂上宣布然所有的人开微博,实在是出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了吧!诚然,《网络新闻》和《网络文化》这两门课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对于学生来说,也确实需要了解和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网络工具,可也不至于一定就要开微博吧?更好笑的是期末成绩参照粉丝的数量个转发量。我们设想一下,再往前推两年,那时微博还没有出现,那怎么办?难道这课就不上了吗?没有成绩了吗?简直是太荒唐了!
质疑:这样的标准可行吗?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孙主任这条与众不同的成绩衡量标准的可信性!按照他的说法,粉丝量和转发量高的,成绩就好,说明这门课掌握的也就好!是这样的吗?显明是不合理的!如果是这样,那些明星们的这两门课不用学,也一定比他的弟子强,也比他自己强,而且是强很多!因为,明星们都有很多粉丝,而且还有忠实粉丝!难道这么简单的逻辑,对于一个主任他会不知道?所以我们就不得不怀疑,他为什么要宣布这样的一条标准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人气还是另有其他目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这两天他是赚足了眼球!
如果学生们都按他的要求去做,开微博,赚粉丝数量,其结果会怎样呢?对于一个刚刚涉及微博的普通人来说,他的粉丝增加会很慢的。那学生为了要通过他的所谓的考核,学生们就要开动脑筋了,怎样才能让自己微博的粉丝的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呢?花边、艳照、谣言无疑是吸引眼球的最好的方式,可这对于高校的教育不是莫大的讽刺吗?学生为了通过考核,拼命的转粉丝,真是太搞笑了!同时,这样也会让学生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微博上,学生还会有心思学习其他的知识吗?
孙老师还认为,这样的方式可以激活大家的新闻敏感和品牌意识。这样的说法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新闻的敏感度和品牌意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获得,但问题是,开微博就可以提高新闻敏感和品牌意识吗?即使可以,激活学生的新闻敏感和品牌意识有许多种方法,为什么偏偏要选这一种呢?有这时间,你给他们开一些有关的讲座,效果不是更好吗?
总之,微博的粉丝数和转发数成为考核成绩的标准只能说是可笑之极!而对那些他的学生来说,遇到这样的老师只能说是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