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的福厦动车亲历记
(2010-05-17 10:56:57)
标签:
高铁动车旅游交通杂谈 |
人们盼望已久的福厦高铁终于通车了。媒体上连篇累牍地介绍了动车的好处,如:快捷、方便、平稳、低噪音、服务好——据说是航空式服务,铁路聘了空姐都是东北大妞来当列车员。正好我前两天要到厦门去,就去坐了一趟动车。
早上我很早就来到了福州站,过了安检后就没人理你了,只见几个服务员坐在一旁的桌子边,对旅客则是懒得多看一眼,更谈不上给引路了。我等劳动人民只好自己找门路,偏偏本人又近视,转了一大圈才看到了一个小门楣上的显示屏上的字。我想中国如我这般近视的人不少,大家进火车站大概都是如此吧。到了动车候车区坐下,只觉得环境乱糟糟,怎一个脏字了得,和机场候机区相比实在差太远,所谓航空服务只是吹牛而已。
检票后进入一个曲曲弯弯的走廊,两边是用参差不齐的铁皮围着,给人一种难民营的感觉。登车后一看,真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明明买的是座位怎么成了卧铺,原来是铁路在用卧铺代座。费劲地钻入了卧铺的小隔间,顿时有了一种压抑的感觉,一张床上编三个座号,同床坐三人,上铺不准用。为什么会用卧铺代座呢,原来这是京福卧铺动车停开后撤下来的车厢,发挥余热,大材小用了。开车后不久就觉得车厢晃得利害,差点跌倒,看来平稳之说未免言过其实了。车厢内噪声不小,大家说话都得扯着嗓门喊,否则互相听不见。一路近两个小时的行程,除了推小车叫卖之外不见列车员来服务,只见她们偶尔走过,一脸乌云密布,只是快到站时来了,眼不看人地命令道:“把盘子拿过来!”语气强悍,令人反感。开水是有的,但是水量非常小,半天接不了一小杯:铁小抠名副其实,由于车厢的晃动,搞不好还会烫手,而航空服务是送饮料到座位的,甚至高速公路上的大巴也是如此。
席间大家聊起京福卧铺动车停运的原因,说是基本没有旅客,严重亏损,那为什么没有像京津和武广高铁那样把京福间的普速列车如Z59/60停下来,以保动车卧铺的上座率呢?难道老虎吃素了吗?原来是有航空的竞争,现在京福卧铺动车票价在千元之上,费时要16个小时多,而机票经常在千元之下,时间只要2个小时,这样只有傻瓜才去坐京福动车卧铺了。即使停了z59/60只会把原来乘火车的旅客逼到飞机上去,致使连z59/60的客人也丢失了。所以铁老大这次只好打落牙往肚里吞了。应该说他们的门牙是自己不看市场乱作为,才栽跟头磕掉的,没人打他们。
在充满噪声、阴暗、憋气的车厢时熬了一小时五十分钟,列车终于到了厦门。行程共274公里,算下来旅行速度为149公里/小时,并不快。要知道世界上第一条高铁——日本的新干线在1964年通车时从东京到大阪515公里才三个小时,算下来旅行速度是172公里/小时,这可是在46年前呀!所以什么中国高铁世界第一啦,还是少说两句。伟大领袖教导我们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况且现在我们的高铁还是买的西方国家如日、法、德、加的技术,只是因为我们花钱了,就算牛吹大了一点,人家也不说什么了。但是我们自己为了将来可持续发展,还是不要说过头话,中国人谦虚的美德不要随意丢掉。
因为订的是往返票,所以回程是还是乘动车,这回好了些,终于坐上了正规的座椅,不过并不是如铁老大所说的航空座椅,下面的坐垫乱滑动,令人很不舒服,还不如大巴的座椅。一路上长隧道不少,过隧道时由于气压的急剧变化耳朵生疼,如果是晚上睡卧铺的话,我想大多数人是会被疼醒过来的,偏偏高铁常有长隧道,这样大多数旅客都要失眠了。看来长途旅行还是不能乘动车,因为根本睡不着。
亲历了这次恼人福厦动车旅程,觉得自己是被某些媒体“忽悠”了。他们的报导,对高铁动车加了很多溢美之词,初衷可能是好的,但是牛皮吹太大就不好了,欺骗广大民众更要不得了。所以我觉得有义务把它写出来,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