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湾头村有座钟子期墓

(2018-05-27 21:10:57)

湾头村有座钟子期墓

http://s13/mw690/001OlUHpzy7kNteqxnSfc&690

听说太河镇湾头村有一座钟子期墓,早就想去拜谒。趁星期天休息,约初中同学李会习一同前往,不料想,他比我考虑得更周全,一听说我要去就提前约好湾头村书记赵玉强和村里主管文艺的赵玉胜陪同前往。

钟子期墓位于村北的虎头山下,墓周围是大片的农田,向东眺望马鞍山近在眼前,新泰铁路横穿南北,南面是植被茂密的南屏山,湾头村就坐落在虎头山和南屏山之间,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战国列御寇著《列子·汤问》中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伯牙不用说,钟子期也知道他内心的想法,是一对志同道合的知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查阅资料显示,钟子期坟墓坐落在武汉市蔡甸区马鞍山南麓凤凰咀上另外在安徽凤阳县府城镇马鞍山月华峰南麓凤凰咀上,亦有一座传说中的钟子期墓。那么,再加上湾头村的这座钟子期墓,目前就有三处。

据赵玉胜讲述,钟子期墓在文革时曾遭到破环,墓室被打开过,发现了一块方砖,上面有文字,但上面的文字无人认识,这块方砖的下落无人知晓。现在的钟子期墓坟头已被铲平,已经看不到坟墓的遗迹,跟周围的地块没有什么两样。我转到墓的西面下方,从下面仰视,倒是还有些墓冢的轮廓,隐约还能感受到它当初的气魄。

至于湾头村钟子期墓的真假,还有待于史学家们去进一步考证,就在墓的不远处路边,立有一块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立碑时间为20175


修改稿:

在太河镇湾头村北的虎头山下,有一片开阔的农田,村里人把这片农田称为“钟子期地”,路边还立有一块钟子期墓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这里就是传说中的钟子期墓的所在。湾头村北依虎头山,南与屏山隔河相望,东边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马鞍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

查阅资料得知,在湖北武汉的蔡甸区马鞍山南麓有一座钟子期墓,在安徽凤阳县府城镇马鞍山月华峰南麓凤凰咀也有一座钟子期墓,加上湾头村的这座共有三座之多。巧合的是,钟子期墓旁边都有一座马鞍山,湾头村的钟子期墓离马鞍山也很近。孰真孰假,难以分辨其真伪。最有可能的是其中有两座是他的衣冠冢。钟子期是湖北人,为什么死后埋葬与千里之外的湾头村。也许,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为七霸之一,是当时中国最强盛的地区所在,钟子期有可能到过这里,不知什么原因客死他乡,埋葬于此。这只能是猜猜测而已,还需要史学家们去考证。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战国列御寇著《列子·汤问》中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伯牙不用说,钟子期也知道他内心的想法,是一对志同道合的知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村民赵玉胜对村里的文物古迹和风土人情颇有研究,他说,钟子期墓原先非常壮观,土堆很高大,可惜在文革中遭到破坏,当时在墓中发现了一块方砖,上面刻有文字,但上面的文字无人认识,后来这块方砖不知去向,下落不明。

现在墓冢所在的地方坟头早已铲平,跟周围的地块没有什么两样,已看不出墓冢的痕迹。只是在墓冢的西边下方往上仰视,倒是还有些墓冢的轮廓,隐约还能感受它当初时的气派。

在湾头村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有许多不解之谜等待着后人去探索、去发现。

2018.5.28涌泉读画堂)

 

http://s1/mw690/001OlUHpzy7kNtoThh6d0&690

http://s14/mw690/001OlUHpzy7kNtp8lFX6d&690

http://s15/mw690/001OlUHpzy7kNtpivXU9e&690

http://s7/mw690/001OlUHpzy7kNtpjbyS36&690

http://s15/mw690/001OlUHpzy7kNtpyE2i4e&690

http://s3/mw690/001OlUHpzy7kNtpJ4fo92&690

http://s10/mw690/001OlUHpzy7kNtpHvTjb9&690

http://s11/mw690/001OlUHpzy7kNtq4e9k9a&690

http://s2/mw690/001OlUHpzy7kNtqeuwp21&690

http://s2/mw690/001OlUHpzy7kNtqencZ51&690

http://s5/mw690/001OlUHpzy7kNtqtnz634&690

http://s16/mw690/001OlUHpzy7kNtqAFBlcf&690

                                                   2018.5.27涌泉读画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算卦先生”
后一篇:又到大安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