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  夏圭《雪堂客话图》  马远《松下闲吟图》

(2009-12-09 19:29:00)
标签:

临古

分类: 临古

         临 <wbr> <wbr>夏圭《雪堂客话图》 <wbr> <wbr>马远《松下闲吟图》

           临 <wbr> <wbr>夏圭《雪堂客话图》 <wbr> <wbr>马远《松下闲吟图》

 

    南宋夏圭  绢本设色  纵28.2cm 横29.5cm   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左侧署“臣夏圭”三字款。

     夏圭,字禹玉,活动于公元1180~1230年前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擅长画山水、人物,只随手画画,奇特突出。山水画风格与马远相近,喜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被称为拖泥带水皴,构图喜欢大胆剪裁,突破全景而仅画半边之景,时人称为“夏半边”。
    此图画江南寒江雪景。山村房舍为皑雪覆盖,寒气袭人。二人于室内对话。图中山峦用小斧劈皴和短线条秃笔,以表现山石方硬奇峭而又苍润浑融的质感。天空和水略染淡墨,以烘托大雪的洁白和寒气袭人的气氛。构图采用“边角式”局部取景法。全图笔法苍劲深厚、豪放典雅。

 

     南宋  马远   绢本  淡设色 纵 24.5厘米 横24.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画面左下角题有“臣马远”款。

     图中绘一高士倚栏而坐,凝神远眺,神情悠然;远处正有一只仙鹤迎面飞来;松崖旁有一书童侍立于石几前,石几之上纸砚铺陈;近处松崖、竹石掩映成趣,整幅画面气象清旷,意境悠远。
   马远, 1140年生,1225年逝世,中国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光宗、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出身绘画世家,曾祖马贲、祖马兴祖、伯马公显、父马世荣、兄马逵等皆为宋代知名画家。马远擅山水、花鸟、人物,其山水师法李唐,多画江浙山水,树木杂卉多用夹笔,用大斧劈皴带水墨画山石,方硬严整;构图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峦雄奇峭拔,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马远擅长画树,枝干挺硬,多在枝梢处见精神,所以有“拖枝马远”之誉。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边角之景"其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所以马远又号“马一角”。

   风格独特,富有诗意。画水能表现出在不同环境气候下的种种形态。其花鸟作品善于在自然环境中描绘花鸟的神情野趣。所画人物,取材广泛,多画佛道、贵族、文人雅士、渔樵、农夫等,闲雅轩昂,神气盎然。马远在当时影响极大,有独步画院之誉,马远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又与夏圭并称马夏。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孔丘像》等传世。子马麟,亦善画,宁宗时任画院祗候,擅花鸟、山水等,禀承家学,有《层叠冰绡图》等传世。 
    记载中马远的绘画作品数量较多,但流传至今的已屈指可数。重要作品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幅作品《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及《寒山子像》、《孔丘像》、《石壁看远图》、《高阁听秋图》等一些小幅真品,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华灯侍宴图》,美国纳尔逊博物馆收藏有《西远雅集图》卷,上海博物馆收有三幅:《松下闲吟图》、《倚松图》和《雪屐观梅图》,还有少量作品散落在世界其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夏圭善长卷铺陈。其作品有《松崖客话图》、《溪山无尽图卷》、《溪山清远卷》、《松溪泛艇图》等等。他的作品中画面空白的部分比马远更多,更有辽阔平远的气势。

  马远重笔,转折顿挫,凝重峻利,而夏圭善墨,善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人称“拖泥带水皴”,“淋漓苍劲,墨气袭人”;构图上,马远刻意将近景置观者目前,所画人物五官清晰,姿态生动,楼阁则以“界画”法刻画精细,而夏圭则将景物远置观者身外,画人物仅圈脸勾衣、点簇而成,楼阁随手勾画,笔简而形具。这影响延及元代:王蒙画中近景人物其衣冠、五官、举止皆精细生动;倪瓒画中几乎无人,而黄公望与吴镇画中人物的简笔则显然取法夏圭,画面之空寂,也分明承袭李唐以至马远、夏圭的简略遗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品茗图
后一篇:论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