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日夜里开始,小丫头开始发烧,起先的两天里我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小家伙一不咳嗽,二不流鼻涕,三不打喷嚏,除了发烧什么症状都没有,精神状态也很好,就是食欲稍差一点,但丝毫没有影响玩乐,该笑笑,该蹦蹦,该乐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度忽高忽低、反反复复,孩子的精神状态也时好时坏,于是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了。
烦恼一:大人孩子睡不好,全家人着急上火
因为点点发烧,全家人都很担心着急。夜里我随时要摸摸孩子是不是烧得厉害,需不需要吃退烧药,小家伙有任何哭闹的表现,我都要第一时间起来哄抱安慰,并确认是否需要喝水、喝奶等。婆婆本来就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属于那种超级爱操心的性格,于是只要夜里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她都会马上被惊醒,然后起身过来查看。因为婆婆睡不好,总在唉声叹气,搞得公公也没有办法睡好。而老公这周公司有事需要上夜班,晚上虽然不会影响到他,可他白天下班回来后也因为孩子哭闹而无法安然入睡。点点因为发烧不舒服,更是吃不好睡不好,所以全家人都着急上火,婆婆开始口腔溃疡,老公每天眼睛红红的,我上班则晕晕沉沉,头疼欲裂。
烦恼二:孩子变得任性娇气
这次点点生病,虽然她自己说不难受,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哭闹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慢慢地我发现,有时小妞并不是真的因为不舒服而哭闹,而是因为“作”,就好像自己惯自己一样。看到大人们都围着她团团转,忙前忙后一呼百应的,于是变得娇气任性起来,稍微有些不如意,就会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地大喊大叫,令人烦恼不已。
烦恼三:对治病相关的一切事物产生恐惧心理
生了病之后,小家伙对一切有关于治病的事物产生了恐惧心理。先是退热贴,怎么也不肯贴,贴上就会马上自己撕掉。有天我趁她夜里睡着了贴上,马上就大哭大闹,还不断地喊“凉,凉”,我就纳了闷,不是凉才会舒服吗?为什么她的反应这么大?
接下来是体温计,只要拿出来,小妞就会拼命哭闹,决不允许将体温计插入衣服里,肛门就更不用说了。
还有就是吃药,虽然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吃药,但如果耐心劝说,并辅以利诱(如允许吃糖,玩好玩的玩具,看好玩的电视等等),一般都能接受,可点点不同,每次都是好说歹说,一切方法用尽,最后非得硬灌才可以,否则就是哭天喊地,身体打挺。
小人最害怕的就是打针和上医院(抗拒去医院其实也是由害怕打针引起的),而且她超级敏感。周三带她去医院之前,家里没有任何人告诉她要去医院的事,可小家伙却根据我们谈话中说到的排队取号听出了端倪,于是在家里就开始哭闹不已,连说要带她去玩最喜欢的滑梯也无法使她平静下来。到了医院之后,只要看到医生,立马就会号啕大哭,每次都哭到上气不接下气。
每次看着小家伙脸上流露出的恐惧神情,我就觉得心痛不已,因为无论我怎么安抚、拥抱、转移注意力,都无济于事,每当这时就会觉得自己很无能,不能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安全感,无法使她摆脱恐惧的折磨。
烦恼四:和公婆引发“争吵”
因为孩子生病,大人着急上火,所以脾气都很糟,也缺乏耐心。遇到事情很难像平时一样冷静应对。记得有天要给孩子吃药, 因为公公说他眼神不好,让我看说明书,就顺手当着小妞的面把药递给了我,小妞看到后哭着喊着不肯吃,我一个人既要看说明用量是多少,又要洗吸管(美林专用的量管),还要把药挤到勺子里,再倒些白开水,时间就稍微慢长了点。看到孩子一直在哭,公婆很是心疼,一着急就怪我,孩子都哭成这样了还按部就班,大约估摸着用量就可以了,为什么非得用吸管量,而且为什么非要洗一洗,以前不是都是洗干净的吗?说得我心里好委屈,孩子哭我也着急,但着急也不能随便用药哪,本来药就都是有副作用的,万一倒多了也是很不好的呀,而且两个大人就站在旁边干着急,如果有一个人帮忙也会快很多的啊。不过虽说心里很不好受,但后来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老人也是因为太心疼孩子才会这样,平时对我还是很好的,所以也就不计较了,家和万事兴嘛,如果真要吵起来岂不是更糟!
这是周六上午去超市时拍的照片,小家伙又瘦了很多,脸色也不太好
http://s16/middle/62f320e0g8521e83874cf&690
下午就开始活蹦乱跳了,拿着小树枝玩得不亦乐乎。
http://s5/middle/62f320e0g852205619ba4&690
学着我的样子单腿跪地http://s3/middle/62f320e0g852212ae8d82&690
即使捡树叶也是件高兴的事!
http://s1/middle/62f320e0g852256269670&690
这次得幼儿急疹,整整拖了一个礼拜才完全恢复,搞得我们和点点是身心俱疲。看到孩子脸上又恢复了以往的笑容,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谁让我们是做父母的呢。经过这一次,我也总结了几条经验教训,希望和大家分享下:
1、 孩子生病时,因为不舒服,情感比较脆弱,难免会有些哭闹、任性,这时父母应该尽可能给孩子多一些爱和耐心,帮助她渡过这个生理上的难关,但决不能溺爱、一味迁就。
2、家长在护理病儿时,应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尽量保持乐观向上,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过分心疼的举动,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使孩子变得更加任性、娇气。
3、在护理孩子方面,全家人应该尽量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加强沟通和理解,避免因为孩子而发生争吵。
http://s4/middle/62f320e0g854a3320c293&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