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要求标准孩子的特点接受心态 |
分类: 育儿心得 |
记得点点小时候,看到别的孩子都胖嘟嘟的,而点点却体重一直不达标,心里那个急啊,就盼着她能多吃些,多长肉,于是总想多喂一些,再多喂一些……
一岁多带点点去参加早教班,小人儿一进门就哭得昏天黑地,看到别的孩子旁若无人、落落大方,心里很是难过,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是这样?为什么这么“怕生”?为什么就不能像别的孩子那么活泼?于是心情低落、郁闷……
教点点辨认颜色,教了很多次,以前问她XXX是什么颜色时,小家伙还会回答,有时答对(也不知道是不是蒙的),有时答错。觉得两岁了,基本的颜色都应该会了,便担心她会不会是色盲,于是拼命教,拼命教……
觉得已经给点点讲了很多道理,也软硬兼施过,可小家伙仍然有时会打她爸爸,有时很灰心,于是气急了会打小妞的小手……
这样的要求还有很多很多……
一直没有发觉这样有什么问题,直到有一天,婆婆的一句话让我思考了很久。
那是有天和婆婆说,点点最近夜里表现很好,睡觉不闹了,连续很多天都睡得很安稳。婆婆像是好容易有了说话的机会似的,立即跟我说,其实孩子闹都是有原因的,并不是因为她不听话或淘气,有时可能是不舒服,有时可能是做梦,不能因为孩子闹就全怪孩子,也不能因为孩子闹就不理她,有时会适得其反的。
回过头来想想,就是因为我希望孩子能尽快入睡,希望她能睡得安安稳稳,希望她能一觉睡到大天亮,我好做自己的事、睡自己的觉,于是,我总觉得孩子的睡眠没有达到我自己设定的要求,总在唠叨孩子睡觉多么闹心,接着渐渐地就对点点的哭闹失去了应有的耐心和宽容。
因为婆婆总想让点点多吃点,多吃点,于是吃饭的时候拉长了,小家伙不专心了,也不肯自己吃了,所以,直到现在,小妞已经25个月了,吃饭还是要喂,还是要看书或者拿玩具(虽然主要是婆婆主张喂,主张“填鸭”,但我也有责任,是我没有坚决反对,我的潜意识里也希望她能再多吃一些)。想想即便我们当时喂进去了,但有时她还会吐出来,或者下一顿吃很少,所以其实根本就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对于怕陌生人的问题,随着小家伙的年龄增长,接触面的增多,点点越来越大方,越来越活泼,虽然还无法做到旁若无人,但与以前见人就嚎啕大哭也是判若两人。仔细总结一下,孩子的变化其实自己并没有帮上什么忙,以前都是自己“瞎操心”,“庸人自扰”!
还有颜色,因为太着急,所以之前是不间断地教,不间断地问,结果刚开始点点还会回答,虽然有时会答错,可后来再问就要么是默不作声,要么是自己换话题,避而不答,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现在想想,这完全是她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因为自己的急功近利,让她背负了这么沉重的心理负担,于是孩子只好采取这样的方法来保护自己,默默地抗拒我们家长的各种“要求”。
记得上个月和一个朋友吃饭时,聊到曾见到一两岁宝宝,非常活泼大方,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背唐诗的,表现的像个小大人,朋友听了一脸不屑,幽幽地说了句,“我觉得孩子就得有个孩子样,有时还是傻傻的好,这才是童真”。
现在想起来,觉得真是很有道理,很多时候,因为我们忙,因为我们心情烦躁,因为我们的“虚荣心”,使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多,标准也提得越来越高,孩子在不断满足我们大人种种要求的同时,是不是童真也被我们夺了去?欢笑也被我们夺了去呢?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曲线,都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俗话说,五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般齐呢,我们每个家长都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太多了,太高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接受孩子的特点,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让自己坦然一些,慈悲一些,让孩子过得更轻松、更快乐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