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读书|花掉的钱都会自己流回来?

标签:
读书笔记金钱花出去的钱自己流回来 |
分类: 悦读时光 |
11月去台湾太鲁阁跑马拉松的时候,先到的台北,按惯例逛了逛信义诚品书店。对于一个财商一直欠费的人来说,《花掉的钱都会自己流回来》这本书的书名还是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
作者的核心思想其实比较简单,所谓的“花钱”,其实指的是“投资”而不是纯粹的“消费”!
1
作者在进入正文之前,特别提到一个观念,这个观念也是我在培训课堂上讲“目的”和“手段”时会提到的。
“想要赚多少钱,取决于你想要用钱干什么!”
钱,是你达到目的的手段,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你要理清楚的。
当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时,就有了赚多少钱的大致边界。
如果钱作为储蓄,都存在银行不用,那么它就是一组数字,或者是一堆印着画的纸,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金钱,在流动中才有价值!
当然了,对于月光族来说,强制储蓄也许是第一步的。
那么,赚来的钱用来买买买就有价值了么?
这个嘛,看你买啥了。
下面这张图就是作者提到的【金钱螺旋】。
从图上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钱,应该花在自己感兴趣且能创造价值的地方!
2
转动金钱螺旋的四大步骤(嗯,有点像正确的废话):
1、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
2、彻底投入于自己的兴趣之中;
3、想方设法将[兴趣]和[收入]做连接;
4、从[兴趣]中得到收入,再投资。
这四个步骤估计绝大多数人会卡在第一步,什么才是真正的兴趣?
作者从[心流体验]的角度来尝试让大家摸索自己的兴趣是什么。
书中提供了9个问题来进行自我探索,如果6个以上问题回答都是肯定的,那说明你现在做的工作十有八九是你自己感兴趣的。
如果大部分都是否定回答呢?嗯,那么只好骑驴找马了,嘿嘿。
3
如果具体点,钱应该花在哪里,它才会自己“流回来”呢?
作者给了7个方向(根据我对上下文的理解,有调整)。
1、花钱买经验而不仅仅是买东西。
按作者的说法,比如你花几万甚至几十万去买块名表,但你又不是做手表相关业务的,他就觉得这是买东西!
但如果你买这块表是为了研究它背后的品牌故事、销售流程、定价策略等和你业务有关的事情,你就是在买经验!
2、购买[价值]>[价格]的东西。
你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不是因为这个东西标价便宜你买,而是它有没有相应的价值。
作者建议你在商店里不看价格,而是评估某件东西你愿意出多少钱购买。
3、把钱花在买书上(并要阅读和应用哦!)。
这个不解释了,中国也有句古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至于是不是真的有,看你怎么学以致用了。
4、把钱用在别人身上。(来,用在我身上吧,哈哈)
这个观念主要是来自于一个研究,出自Adam Grant的《Give and Take》,书中将人分成三大类:给予者、索取者和互利者。
研究表明,给予者成功概率更高。
之所以先写英文原文的原因是等会贴出中文书名,你会有滚滚天雷当空而下的赶脚。来感受下两版中文版的书名。
5、把钱拿来打造一个靠谱的团队。
这个也不用多说,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要做大做强,还是要合作共赢。
这一点事实上从作者的行文上看,主要是指创业。
6、花钱买时间。
这个我以前挺不能理解的,现在慢慢开始能理解了,并且也开始执行这个理念。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你付费给别人,然后腾出时间做你喜欢和更有价值的事情!
7、把钱投入到能让力量最大化的组合上。
作者的意思是,单点可能没优势,但可以跨界融合。
拿我自己的培训举例,我有个主题是逻辑与表达,这个其实是从PPT汇报演变过来的。
市面上讲PPT的讲师到处都是,不过主要是偏操作、设计等技术层面,真正关注内容提炼的不多。
所以我开发了GAS模型,专门用来梳理PPT报告的结构和价值提炼,同时加上一些设计和操作,开辟一个组合市场。
4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所谓的花出去的钱自己会流回来,是看你花在哪里!
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且这个事情还能创造出有市场需求的价值,也就是[投资]在能增值的事情上。
比如,马拉松是很多人的兴趣爱好,不过,绝大多数和我一样,也就是个兴趣爱好,按作者的界定,我花在跑马上的钱是不会自己流回来的。
因为我是消费,不是投资。
但,在马拉松圈子里,我知道有些人开始是到处花钱跑马是在投资。因为,这些人有的开始设计自己的服装品牌;有的开了公司专门帮助跑者去国外跑马;有的成了跑步运动品牌的代理商……
事实上,如果真的把钱持续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能不能熬过前面没什么收入的几年,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