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bmiddle/62f23433tb89d46778be0&690
★★★☆
或许这样的日子是最安好的吧——午后的一杯咖啡,一本相册,一缕阳光,在一种心情里徜徉,抚摸那片幼弱的晴朗,或在这片晴朗里睡去。这种感觉就像侯孝贤在《咖啡时光》里展现的那样,似乎什么都不曾讲,又好像已然道出心情的全部。侯孝贤在这部影片中呈现的格调,与《恋恋风尘》以至《千禧曼波》等都有所差别:它的故事性更弱,影像和感官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然而代入感并没有因此减退。静静地看着镜头里的他们,总能找到自己生活中不曾遗忘的点滴脆弱的、易逝的印记。侯孝贤的这一部“懒洋洋”的《咖啡时光》,就好似一场阳光下的小憩,似梦似真。
http://s6/bmiddle/62f23433tb4b10afc0695&690
■《咖啡时光》的叙事如同从平常生活中撷取的片段:自由撰稿人阳子回到日本后,一直在搜集台湾音乐家江文也的资料,书店老板肇利用闲暇时间帮助她进行这项工作。一段时日之后,阳子在回家扫墓时顺便看望父亲与继母。一天晚餐过后,她对继母说自己怀孕了,但并不打算结婚,而是准备独自抚养孩子。在父母的沉默中,阳子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与肇继续查找江文也的资料,同时静静地度过每一分钟的相处时光,并不断尝试构建起一份新的生活。
虽然片头即摆出“纪念小津安二郎百年诞辰”的字样,然而这部影片却并不很小津,甚至也不那么侯孝贤:虽然像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那样说出类似的家庭关系的主题,但《咖啡时光》的力度明显更加柔和,镜头与小津的那种端坐于榻榻米上的视角也大相径庭;尽管还有标志性的固定机位和长镜头,然而侯孝贤把戏剧性更加弱化了,弱化到几乎没有故事的地步,剩下的只有阳子、肇和其他人的某种镜头里的存在感。从人物关系上看,阳子未婚先孕,与孩子的父亲保持着联系;虽然生母过早地离家,但现在的她与父亲和继母都感情尚好;还有一个爱着她并愿意为她付出的男人。这一切似乎大有文章可做,然而影片却表现得异常克制。
http://s2/bmiddle/62f23433tb4b10caa7ae1&690
■故事把阳子了解江文也的过程当作线索,在其中穿插大量她和肇的共处以及和父母相聚的情节。侯孝贤这次用长镜头、固定或平移的运镜,最大程度地削弱了戏剧冲突,将人物的动作同时淡化,更多地是在表现他们的状态。例如初次展现的在旧书店的场景,中景镜头恰好将阳子和肇、书架以及一条狗都包含进来,而人物只有寥寥数个简单的动作——阳子送给肇一块表,然后他们逗狗,接着一起听唱片。景框虽然被填得满满的,但和谐的构图留存了一种寂静感,也让环境与人物动作之间产生了模糊性。
对戏剧冲突的省略营造了影片静谧的氛围,例如阳子与父母相处的一些情节充分地让人物的情绪带来一种滞后的和抑制的感觉。阳子回家后,在晚餐期间淡然地告诉继母自己怀孕的消息;接着固定和平移的镜头展现次日扫墓的场景,然后再切换到家中,继母不停地说话,而父亲在一旁默然地端坐,得知女儿怀孕却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作为一个照应,后来父母来到阳子家中的时刻,继母对阳子怀孕的进一步打探似乎会打破安静的气氛,但父亲还是端坐和沉默,仿佛只有凝固的空气在替我们焦虑——侯孝贤表面上抑制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实则让情绪完好地弥漫于镜头前,而这种情绪又不曾引起我们的不安,所有的感觉均被安放于静谧中。
http://s12/bmiddle/62f23433tb4b10e6f5cfb&690
■编剧之一的朱天文本想更多地表现阳子和肇之间的情愫,但是侯孝贤在拍摄时做了一个减法,让他们的情感依然停留在状态而不是动作上。得知阳子怀孕,肇在惊讶之余不发一言,只是坐在一旁魂不守舍;没有任何一个镜头表达了肇对阳子的感情之浓烈,然而他们总是被无形地联系在一起:肇是个狂热的电车迷,而两人的几次相遇都与电车密不可分;阳子收集江文也信息的过程同样没有离开肇的热情帮助,他们的境遇始终是被融为一体的。
《咖啡时光》里并未着重于戏剧张力,只是纯美地展现阳子悠闲的生活:多数时候她都在打着电话,搭着电车,逛着旧书店,或者安坐于咖啡店的一角——这些都是反映状态的场景。影片也并没有很多专属于日本或者东京的要素,偶尔提到的新宿等地名亦是为引出其后的人物状态,更多的情境被静静地搁在局部的空间里。所以几乎可以这样理解:咖啡、牛奶、电车乃至仅有的一些情节等都是背景,余下的只有浓郁的生活味道,犹如用指尖触摸的岁月那样平凡、安静和美好。整部《咖啡时光》就像是一场懒懒的午觉,不用担心被人唤醒,只消在阳光里静静地酣睡,静静地在梦中漂浮与寻找。
http://s6/bmiddle/62f23433t78781b6c30a5&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