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的各种姿态及象征意义
(2011-09-04 16:19:57)
标签:
佛旅游泰国 |
分类: 世界任我行 |
2012年春节,准备到泰国自游行,现在有空时就多了解一点当地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东西。感谢台湾谢明蓉写的《非常泰国》。
转自:http://yaozuodong.blog.163.com/blog/static/142219914201114101120789
佛像是造像数量最多的一类。包括释迦牟尼佛、强巴佛、无量寿佛等等。菩萨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他们的造像显得亲切、庄严,表现了慈祥、优美、宁静的审美情调。
释迦牟尼,通常有五种造像姿势:
(1)成道像。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双膝上,结定印,右手置右膝上,掌心向内,手指指地,表示大地做证,为解救众生不惜牺牲一切的言行。
(3)布施像。站立姿势,左手下垂结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一切愿望;右手屈臂上伸结施无畏印,表示能够施于众生勇气和无畏精神。
(4)降生像。童子形象,上身赤裸,下着短裙。左手指天,右手指地(佛经称,佛祖降生后,即向东西南北各行七步,并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同时做大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所以,造像中凡为此种手印者,均为释迦牟尼降生像。)
(5)涅磐像。即卧佛像,根据其涅磐情形塑造。右则面南而卧,右手支颐,自在安详。
********************************************************
佛像种类和姿态 这里所说的佛像,不仅仅是指佛陀的尊像。因此除了佛陀的尊像之外还应该包括菩萨像、各种护法天神、明王、罗汉以及佛弟子等等的像。就艺术表现形式而言,有雕像,有塑像,有画像,有刻像,近代还有印刷的各种佛像。就制作材料来看,有金铜铁等金属材料铸造的像。有在石头上雕刻出来的像,有用泥土塑造的,也有用木材雕刻的,此外还有夹纻的,有绘制在绢、帛、麻、纸等各种材料上的,也有直接绘在泥墙上的等等、在这种种材料中,以金属和岩石最直保存,因此,现在保存最多的就是金铜像以及石雕像。前者本来多为佛教各寺院供奉,现在除了寺院外,各地博物馆以及民间也有收藏、后者则大量保存在各石窟寺中,如我们所熟知的在世界上也是著名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响堂山石窟、巩县石窟等等。至于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则大量地保存着历代艺术家绘制的佛教壁画,以及唐代以来的佛教塑像。
佛像的体姿,大致而言,可分为坐像、立像、卧像等几种。
坐像又可分为结跏跌坐、半跏跌坐、跪坐、倚坐、箕坐、蹲居坐等多种。
结跏跌坐又称全跏坐、正跏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因此修行坐禅者经常采取这种坐法。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证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结跏跌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这种坐法又可细分为二种,先以右足押左股,再以左足押右股,双手的上下秩序也是以左上者,称之为降魔坐;反之则称为吉祥坐。
半跏坐即以左右之一足押一股,也可分为二种:即以右足押于左股上者,称为吉祥半跏坐;以左足押于右股上的,则称为降魔半跏坐、佛教一般以全跏坐为如来坐,以半跏坐为菩萨坐,所以菩萨的坐像大多为半跏坐像。
倚坐又称善跏跌坐,即身体端坐于座上,两脚自然下垂。一般佛陀的坐像都采取结跏跌坐与善跏跌坐二种姿式。另有一种交脚倚坐,即两腿下垂相交于座前。早期的弥勒菩萨像,都取交脚倚坐之姿。还有一种半跏倚坐思惟像,左脚放下,右脚结半跏坐,以右手支下颚作思惟状,这多为菩萨的像。
以上几种都是最为常见的坐像。
立像本于释迦佛说法的姿势。相传释迦成道后,在西北印度各地说法四十多年。所以佛的立像多为一脚向侧前略伸,表示步行的样子,一般称之为行径像。还有一种双脚并立于莲花台上。双手作接引状,这大多是阿弥陀佛像,表示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意思。在尊像旁,有一种站立合掌的菩萨或弟子的像,这称之为侍立像。此外,各种护法天神的像多为立像,其姿势则有各种各样。
卧像只有释迦佛的一种。卧像一般表示释迦佛在住世多年,最后去世涅盘时的情况。其姿态大多为右胁而卧,有的还在其身后塑绘出众多弟子悲哀哭泣的形状,以表现他们对佛涅盘的悲伤心情。
佛像的服饰,根据各种像的身份不同,也有很大区别,一般而言,佛所穿的衣服,大致是下穿裙衣(梵言称“泥缚些那”,旧译为“泥洹僧”)掩盖下半身。裙衣没有带襻攫,以带束布而成褶。佛教各派所宗的衣裙及布色略有不同。佛的上身穿“僧只支”(意思是“掩腋衣”、“覆梨”,意思是“众聚时衣”,一般在大众授戒说法,或出入城镇村落及宫殿时穿),肩衣”),这是一种从左肩穿至腰下的长形衣片。在僧只支的外面则穿大衣(梵言称“僧伽大衣的穿法有通肩和偏袒右肩两种。
佛教的菩萨像,一般是以释迦牟尼未出家以前的在家形象为基础。释迦本是迦维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出身于贵族,所以菩萨像的服饰也多反映了当时印度贵族的生活风尚。菩萨像一般都是头戴各式宝冠,身穿天衣(一种薄而轻柔的衣物,相传为诸天所穿,故称),全身有璎珞、耳珰、颈饰、胸饰、臂钏、腕钏等各种珠宝佩带装饰。
佛教的诸天,也多以世俗的贵族为原型,所以其服饰也同样反映了贵族阶层的生活习俗。而各种护法天王,以及金刚力士等,则大多为武将装束,形体魁伟,肌肉虬劲,威武雄壮,显示着一种力拔山、气盖世的力量和气概。
罗汉是佛的出家弟子,所以罗汉的形象一般是光头僧服的比匠相。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ϼ��/blog/item/9289571836a31a4e42a9ad36.html (百度空间老坚果的老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