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怎样的教育
(2010-04-19 23:53:21)
标签:
教育死亡诗社心灵之美 |
分类: 时评书评影视评 |
我们要怎样的教育
——观《死亡诗社》有感
电影《死亡诗社》讲述两种教育模式(传统和现代)的冲突,学校代表传统教育,遵循规定原则,基廷代表现代教育,讲究个性宗旨,而学生正是此思想冲突的过渡与衔接,此片面世20多年,至今受热捧,不能不说一个很棘手尚未很好处理的问题:我们要怎样的教育?
我想,要二者选其一,困难也重重。
若是选择传统的,学生们的个性很难得到充分的展现,甚至有些压抑,有点非人性化,正如片中学生私底下说的“地狱”,走过高考的我们虽然常说大学了没那么大的动力,还是高中好啊,充实,可有谁真的很愿意去享受呢?
若是选择较时髦的,也即现代的,自由多,个性可以很好的发挥出来,摆出来的问题是,学校怎么管?何况,一下子,从传统习惯了的方式直接跨入现代式的教育,究竟能达到多大的效果,还是个问题。
教育还是得教育,方式还得选,那么要怎样方式才能达到最大化个性和最小化管理呢?此难题,不是两三下子就能解决的,不然,早已处理好了。
其实还可以看出其他的东西。
影片里学校主流的方法还是传统的,而基廷是异类,是少数,少数终究抵不过绝大多数,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没用,多数人云亦云了,真理也就掌握在多数人手里了,而且少数很难生存下去,基廷最后还不是被学校解聘,强大的权力面前,真理什么也不是。
再说那些受基廷“启迪”的学生们,有的服膺基廷,甚至有点过头,有的胆怯,有的是怀疑,这很正常,这也是一个小社会的各态度的浓缩,也是体现教育理念冲突的一个侧面。正是年轻一代,融好奇心的追逐与质疑的精神于一体,很矛盾而又很实在的结合,进步在冲突与挣扎中凸出。
回到开头的问题:我们要怎样的教育?不管如何选择,终究要以两种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最佳契合点为中心,也就是说,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缺点与长处溶于一锅,达到这一锅教育的最好的“味道”,达不到,也要以它为目标,至少向着类似的方向。
具体的措施,实施起来,不简单,片中的结局,还有尼尔的死,不是一个选择教育模式就能解决的,而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综合起来的各种关系各方的心态的结果,更现实点的重要还是追求心灵的重要,就像是选职业选专业,是社会需要好还是爱好需要好。
没有绝对的好,教育也是如此,那么我们要怎样的教育?没唯一的答案,有人适合传统的,有人忠于现代的,在没有大的变革下,还是传统的好些,渐渐地,认识更深了,就来个现代的,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无济于事,反而受挫,教育的路,路不好走,既要小心翼翼,又要敢于前行,走走停停,便是最可能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