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艾灸神阙穴(肚脐)的好处盘点
标签:
健康 |
分类: 自然疗法.经络.艾灸 |
长期艾灸神阙穴(肚脐)的好处盘点
艾灸是中医中的一种治病方法,现在很多人也用这种方法来养生,下边介绍一种艾灸神阙穴,俗称肚脐的养生方法和功效,供大家参考。
“脐”是什么?
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灸脐”的作用
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168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般来说,灸脐注意事项有三: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常用艾灸脐两法
第一法
艾炷直接灸。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第二法
神阙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很多人说现在的艾条不是陈年的,其实我们也不妨自己去采摘写艾叶,自己艾绒,估计效果会更好。不过这对于忙碌的年轻人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家里有老年人最好了。。
艾灸神阙有讲究
每日早晨七时灸神阙穴、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各十五分钟,或各一壮(艾绒灸)。女士的经期前后五天不灸,男士无限制。持续一月后你再回过头来看看你的皮肤是不是由粗糙变细了,睡觉是不是香了,体型开始下降,体重有可能不会下降或略有上升,但看看精神头,那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艾灸的过程中有个发现:艾灸神阙后,月经的颜色变得正常了,也就灸了这么三四天。以前每次来的时候,都是暗色,不红。这几天过去了我会继续艾灸下去,我要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神奇效果。艾灸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不明白之处,以下是疑问解答。
问:一天当中什么时辰艾灸神阙效果最好,什么时辰最好不要艾灸神阙?以及一年当中什么节气艾灸神阙比较好。对男女进行艾灸神阙,有什么不同吗?
运用灸法,灸任脉神阙穴能达到培补后天,固本扶阳的作用。神阙之穴,此穴在脐,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常存。按照中医理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再结合子午流注脾经流注时间为早上9点至11点,肾经流注时间为下午5至7点。此时灸神阙穴效果极佳。按照同治年间李昌仁之《玄妙镜》小周天开穴法的理论神阙穴应该在戌亥之间打开。阴历正月为寅月,戌亥分别为9月和10月(指阴历),因此神阙穴在9月10月灸疗效好。男女应该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男以气为本,女以血为根。
问:灸神阙跟灸关元的作用有什么区别?
灸关元是打开元气的门户,使元气消耗故容易产生经络传感,弊大于利。灸神阙则是温补先后天脾肾之气,应该没有什么弊端。
问:隔盐直接灸还是温和灸?
隔盐灸一般用于脱证急救,因为盐咸走肾用于回阳救逆。一般保健灸可用艾条悬灸即可。
问:先灸神阙储存元气,再灸关元消耗元气去对付疾病可以吗?
理论上好像有道理,只是每个人个体差异不同,灸法疏通经络的效果肯定是没有针法迅速,如果经脉不通畅,活力堆积在一起,就变成壮火食气,就转变成消耗元气。因此很难达到完全补足元气的效果,如果不能补足元气,就去灸关元穴那最终还是消耗。
问:为什么有“灸必关元,
针必三里”这句话?
针灸足三里的目的是引热下行,也就是灸关元壮火食气,必须使热有出路。
问:每天都用艾灸条悬灸神阙穴20分钟,穴周围已灸出泡了,穴位内还无反应怎么回事?
这是因为经络不通畅所致。
任脉有统化全身各阴经,主管五脏的作用。
督脉有总督全身各阳经,主管六腑的作用。
冲脉有总领全身气血的作用,在任督的共同调节下,通过经络营养全身五脏六腑。
中药艾灸神阙穴的神奇疗效
脐是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接受营养,脐中的神阙穴是任脉的的要穴,任脉总领人一身的阴经,循行于胸腹正中,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所以神阙为经气的汇海,五脏六腑之本,有健脾强肾,回阳救逆,和胃理肠,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主治百病的功效。
与传统灸法相比,草药艾叶温灸法除具有温热穴位的物理作用外,还有其特殊的中药配方而起的药理作用,比其他艾灸更性烈,渗透力更强。温灸法用于祛病养生虽然有非常神奇的功效,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只在民间流传,目前国内仅有个别地方的少数人还在研究运用这种方法治病养生。当今有识之士己逐渐认识到长期服药对身体的危害性了,因此绿色自然的各种保健术备受欢迎。温灸法就属于自然疗法,它采用天然植物“艾叶”作为主要原料,视不同病情配以各种天然中草药混合粉末,利用艾团点燃后散发出的特殊热渗透力将药力导入人体神阙穴内,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迅速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万病皆起因于内脏,脏腑为根本,疾病为末梢,治愈了根本,末梢也就自然痊愈了。因此凡是病人五脏六腑功能尚未出现绝症者,只要认真坚持温灸就有痊愈之希望。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营卫,振兴机体功能的作用,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更由于艾灸保健功效显著,而受到世人的推崇。
灸法在我国出现的时代在周秦以前,战国时代孟子《离娄》曰:“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艾之灸病陈久者益善……”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即重视针灸。《三国志·华佗传》载:“病若当艾(艾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按:医用艾灸,灸一次谓之一壮,一壮捻成艾绒如雀屎大,谓之艾炷,艾叶越陈越好。)至晋代葛洪的《肘后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都很重视艾灸的保健防病作用,如《千金要方·灸例》中载:“凡入吴地区游宦,身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忽令灸疮瘥,则瘴疫、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说明当时人们已普遍采用灸法来预防传染病。宋代以后灸的保健防病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窦林的《扁鹊心书》就是以灸法防治疾病的专著。
艾灸法除对哮喘、肺结核、痢疾、疟疾、肠炎等有显著疗效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防治。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施灸能提高白细胞的功能,加速抗体形成,增加机体防御力,对呼吸、循环、消化、生殖等系统有调节作用,起到极好的保健治疗作用......
中药艾叶温灸法适应人群:
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 心绞痛、 心肌梗塞、 冠心病、心率失常、风心病、肺心病、脑动脉硬化、脑溢血、脑溢血后遗症、脑血栓、脑栓塞、胃肠炎、妇科病(子宫肌瘤)等均有很好的康复保健效果。
中草药艾叶温灸法养生计划:
每天温灸一次,每次60分钟,10天为一周期,每周期之间休息1~2天再进行下一周期。一般情况下高血压、冠心病需坚持温灸六个周期以上可痊愈。中风偏瘫越早温灸越好,可以很快康复。子宫肌瘤需坚持温灸六个周期以上可痊愈,易感冒者欲改善体质需坚持温灸三个周期以上。
“艾叶”和“艾灸法”简介:
《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 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这就 说明艾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 艾的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起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醒脑安神,通经活络。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 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艾叶用于灸法非常安全可靠,艾灸法比药物内服治病的范围更广,更方便,但是没有药物服用不当给人体带来的毒副作用。灸法也和针法一样,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针与灸都是在经络穴位上施行的,有其共同之处,两者往往结合使用。但是灸法的功效有其独到之处,不能以针代灸。过去国内外有许多名医就单用灸法治病,古代我国和日本还有专门的灸师,与针师并列。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说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优于针法的。而且对于畏具针者,尚可避免针刺的痛苦及可能引起的感染。
艾用于灸法,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灸法的好处,没有亲身经过实践的人是不会知道的。灸法,是中医中最上乘的治疗保健方法,是人类唯一的一套完整的内病外治的体系,艾灸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论》上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为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可见灸法效力之大。明代龚居中在《痰火点雪》中说:‘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可见灸法治病之广。温灸法在七十多年来临床上的实践也证明,很多病均适宜温灸。特别是对免疫性疾病不论急慢性均可施灸,患者首先是自觉症状消失,体征改善,逐渐化验指标也会相继转阴。如果原先为低血压的能升压;原来血压高的,灸后明显降。 灸法保健的机理
(1)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曰:“艾叶苦辛,性温,属纯阳之性,能回垂危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病而除百病。”这就说明灸法以艾火的温通经络作用,可使气血得以正常运行。
(2)培补元气,预防疾病。《扁鹊心书》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这说明艾灸有培补元气之作用,而元气充盛则邪不可干;故疾病可防。
(3)对脾胃有明显的强壮作用。《针灸资生经》里说:“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人体消化功能旺盛,而且可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收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
(4)针对女性宫寒痛经、闭经、带下、月经不调、性冷淡、内分泌失调、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更年期提前、腰酸腰痛、手脚冰凉、肩颈劳损、僵硬、沉重酸痛、及引起的头痛头晕
恶心对腰膝酸软、手脚冰凉、性冷淡、失眠多梦效果显著
艾灸涌泉穴治疗失眠、足寒症
朋友失眠严重,问我如何艾灸,我向她推荐艾灸涌泉穴,因此前曾向另一朋友推荐此法,效果不错。很快,反馈就来了:第一次艾灸,用去1公分左右艾条,上床不久即酣然入睡!当晚及次日早晨各出了一身热汗,次日白天即惊奇地发现手脚变暖了,而过去她手脚冰凉,睡到天亮身上也不会暖和的。至今仅用去艾条六根,现在不用艾灸也能安然入睡了。这是我见过的见效最快的一例,我接触艾灸7个月,虽然也有不少收获,但没有如此神速的效果,过去我也手脚冰凉,四肢不温,经过近半年的艾灸(灸的穴位根据身体状况随时调整,偶尔也灸灸涌泉),现在手脚终于开始变暖了。另外,我母亲经过三、四个月的艾灸,过去冰冷的脚也变暖和了(她艾灸的穴位有: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及涌泉,每天选穴2-3个)。所以,艾灸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见效慢的朋友不要看见别人见效快就着急,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效的。
我们来看看这个“灸”字的构成,就会知道艾灸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灸=久+火,说明“灸”就是要用火长久地熏烤。
以前只知道艾灸涌泉穴可以治疗失眠(可参见单老师博文《艾灸治疗失眠》http://blog.39.net/shanguimin/a_462175.html及本人博文《[转]艾灸涌泉穴治疗失眠症38例》http://blog.39.net/aijiu520/a_2660553.html)和高血压,不知还能治疗足寒症。于是找出《求医不如求己》来看,还真找到了依据,书中说:“涌泉穴可以治疗足寒症,如果您身上怕冷,脚心老是冰凉,而且按的时候凹陷不起,这时候最好用艾灸法。”所以脚心冰凉的朋友不妨灸灸涌泉穴吧!
2010-1-5 14:17:08
艾米您好,谢谢您把你的艾灸体会拿来与大家分享。
我真的很幸运,常常是大家有好的方法就会拿来与大家分享,交流来充实我的博客内容。记得以前我也写过艾灸涌泉穴治疗失眠的病例,但是没有你总结的好,所以还是要谢谢你。
你说的很对:灸=久+火,说明“灸”就是要用火长久地熏烤。的确是这样,是反手脚冰凉的,都喜热,那么用艾灸一定会有好的疗效。
我原来也是手脚冰凉,曾经用艾灸盒艾灸,总是要倒灰,往下送艾条,还是感觉不够方便,也不是为了治疗,就好似保健,于是改为艾灸罐隔三差五艾灸足底。
http://blogimg.39.net/photo/2010/01/05/f2c8356dc5664ef9afcb7ac3814b315d.JPG
就是把艾条裁段,一根艾条我大约裁5段,这样充分使艾段头燃烧后,放入艾灸罐内,在放入灸罐套里面。
http://blogimg.39.net/photo/2010/01/05/897a994407194f048b1d056e68a2d772.JPG
然后用小毛巾再把艾灸罐包住,这样艾烟也都包住了,还会有持久的热力。不会很烫,温热的。
我脚部这个位置走路多了,就会疼痛,我就绑在这里大约有5-6次,就好了,现在已经不痛了。
http://blogimg.39.net/photo/2010/01/05/70c931ca0a60443999d0a42c30db052d.JPG
我就常常是双脚可是绑上艾灸罐睡觉了,等到不热的时候,也许是过了两三个小时了,就踹掉。以前的双脚总是有不同比较硬的部位和粗糙部位,自从这样艾灸后,脚也变得很光滑了,真的应了那个网友的话灸后成了“玉脚”。
《常压神阙穴让你年轻十岁》
常压神阙穴让你年轻十岁、万病自灭 非常方便,灵不灵试了就知道
激发元气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们,这个地方就是“神阙”。神阙是一个让人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的穴位。
对于养生或疗病来说,每天压肚脐眼儿也是妙用无穷的一招。方法很简单:只要用手指压在肚脐眼上,不需要进行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整一下按压力度的大小就行了,如果感觉压得太紧,就放松一点,如果感到太松了没感觉,就压重一点。按压时要平心静气,把意念集中在肚脐眼儿上,数自己的呼吸,数到100次,压脐的时间就够了,每天压一次即可。
有一位失眠患者,坚持了一段时间压脐后,打电话给周尔晋先生,问:“你说要自然呼吸100次,我只数到50次就睡着了,怎么办呢?”还有一位性功能障碍的患者,坚持每天晚上临睡前压脐,3个月后性功能就恢复了正常。
肚脐眼儿就是神阙穴,在任脉上。阙,是君主所居住的宫城的门,“神阙”就是元神的门户。民国时期的针灸奇书《会元针灸学》上写道:
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有气穴、肓俞,上有水分、下腕,下有胞门、横户,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生脐带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转,十月满胎,则神注入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
这段文字说明了神阙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疗效。我们都知道,脐带是婴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唯一通道,是胎儿身上最先长出来的东西。有了脐带,然后再生肾,肾是水脏,所以是“天一生水”,是人体生长的开端。婴儿生下来后,这条吸收营养的通道就关闭了,而压脐等于重新启用这条通道。只不过,这时孩子不再是从母体吸取营养,而是从生命的源头上激发自身的潜能,它的作用在于激发人体的元神、元气。
所谓元神和元气,就是指人在生命开端那一刻就有的神和气,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不然不能发育成胎儿的生命。元神和元气一直伴着人走完生命的全程,而很多疾病都源于元气的衰弱,比如,精神萎靡不振,男女性功能不调,肠胃功能衰退,以及由气虚、气陷引起的内脏下垂、脱肛、子宫垂脱等,这些病都是慢性的,甚至可能伴随人一辈子,但只要重新激活元气和元神,任何病都能很快治愈。
要激发元气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们,这个地方就是“神阙”。神阙是一个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的穴位。
古人十分重视用神阙穴来养生和治病。神阙穴可灸不可针,古时候的医生遇到有人中风不省人事,总会灸这个穴,有时甚至灸到100壮乃至几百壮。名医陈良甫说:“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神阙穴一壮故也。予尝患久溏利,一夕灸三七壮,则次日不如厕……足见经言主泻痢不止之验也。又予年逾壮,觉左手足无力,偶灸此而愈。”这段话告诉我们,灸神阙穴可以延缓衰老,治疗慢性腹泻,还可以治四肢无力。
灸法也很简单,只要您在穴位上拿艾绒堆一个柱,在柱头点火,艾绒就会燃烧,等燃烧到肚脐眼儿稍有疼痛的时候,马上用手把艾绒按灭。这就算一壮。灸100壮则要重复上述动作100次。有时候,还可以在艾绒底下垫一片薄薄的鲜生姜,这即可以保护穴位的皮肤,又因为生姜的辛温之气可入人体,效果更佳。所以,大家如果要灸神阙,我建议最好垫一片生姜。更简单一点的,还可以直接用从药店买回的清艾条,点燃后在肚脐附近熏烤。坚持艾灸,不久,您会发现身体变得非常舒服。
对于我的那些老病号,我总是嘱咐他们自己在家里灸神阙穴,还有一些虚寒体质的朋友,我更会把艾条送到他手里,让他回去后一定要用。
歌曰: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
如果想采取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压脐,效果也十分好。压脐操作虽然简单,但每一个步骤都是大有学问的。压脐的时候为什么要把意念集中在神阙穴上呢?人的意念其实就是“神”,就是神药,属于“心神”,平时,我们忙于应付身边的工作和生活,心神都是散乱的,元气元神就在这种散乱的状态中不断耗散。压脐的时候,把心神收拢,让它回到“神阙”,因为这里才是它的故乡,如此元气、元神在没有耗散的状态下才能激发出来。有人也许会说:“我无法集中意念,总是胡思乱想,怎么办呢?”有办法!当您在压脐时默数自己呼吸的时候,意念自然就慢慢集中了。所以,我们压脐的时候要尽量以呼吸计时。就在这一呼一吸之间,我们身体的元气会慢慢升起,充溢到筋骨、肌肉、经络和五脏六腑之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