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应该叫《德道经》而不叫《道德经》?

1、为什么叫德道经,而不是道德经?哪个对?
答:1971年到1974年间,在长沙马王堆这个地方,挖掘出了的西汉初期辛追夫人(就是那位著名的千年不腐女尸)的古墓,这次的出土文物量大、完好、精美,被称为“20世纪中国与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中包含大量的以帛书、竹简为书写载体的文字,有10多万字之多。
而这中间,最震撼世界的就是“帛书老子甲、乙本"和“黄帝四经”的出土。
“帛书老子甲、乙本”是目前发掘的最为古老的“老子”写本,两个本子的共同的特点都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而且乙本的两部分后面,分别还有写有”德“、”道“二字。
另外,90年代出土的湖北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老子竹简(成书于战国中晚期),也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这是从出土证据上讲。
另外,甘肃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抄本(写本),也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这个版本据考据写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是指大约西元200多年到西元500多年共三百多年时间。
所以敦煌本比上述的帛书版和楚墓版都晚至少七八百年,但仍然远远早于通行本《道德经》所能考据出来的源头时期 —— 唐宋时期。
所以,从上述来讲,我们认为作者著述时,原意是”德道经“,或者”德道思想“。
至于,后世为什么突然变成《道德经》了,而且篇序也倒个儿了,并且语句出现变化、删减和衍文,原因是多样的,它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力量的有意干扰和故意为之。
我们做投资工作的人,经常讲一句话,价格不可能永远地背离价值,用到这里,可以说,颠倒、扭曲、掩盖的真相,总有还原它真实面貌的一天。这是历史波动的必然。
想充分领悟老子的本来思想,就应该先叫对它的名字,好不好?大家感受一下。
另外,上文提到了马王堆汉墓还有一个出土文物宝贝 —— 《黄帝四经》,它是已经失传了几千年的、只是听说有这个东西却没有人见过的、传说是由黄帝撰写的一部奇书,它和”老子.德道经”的成书关系极大。
总之,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2000多年来,注解老子、并且流传下来自己的注解的学术大家有三千人之多,可是他们都是在注解通行本的《道德经》,他们无缘亲见最接近老子原意的版本。
只有我们这代人,能够因为19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挖掘,而见到西汉初年入土的、最古老的版本。何其幸也!珍惜这种机缘!
明天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老子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人”。
想了解“老子.德道经”的真实原意吗?加入这个社群,让认知升级,一定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