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杜甫秋兴》

标签:
画书文化艺术欣赏 |
分类: 艺术库————书法 |
http://s15/mw690/62f0c085t7b2184218d4e&690
http://s4/mw690/62f0c085tcf4f2c074983&690
http://s7/mw690/62f0c085tcf4f2cd78c86&690
http://s11/mw690/62f0c085tcf4f32daec6a&690
http://s13/mw690/62f0c085tcf4f34e1bebc&690
http://s9/mw690/62f0c085tcf4f362233e8&690
名称:《杜甫秋兴》
馆藏:广州美术馆
年代;明末清初
书体:草书
作者:王铎
形式:长卷
材质:纸本
原作尺寸:420cm×28cm
输出尺寸:420cm×28cm
优秀范本: 上海书画出版社
释文:
杜陵秋兴 王鐸书 瞿塘峡口曲江头 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 芙蓉小苑入边愁 雕栏绣(槛)柱围黄鵠 锦缆牙檣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 秦中自古帝王州 千家山郭静朝暉 尽日江头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落此二句补之) 闻道长安似奕碁 百年世事不堪胜 悲王侯第宅皆新 王文武衣冠异昔 时直北关山金鼓震 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 故国平居有所思 昆吾御宿自委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 碧梧楼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千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 奉使虚随八月差 画省香炉违伏枕 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 已映洲前芦荻花 杜诗(年)千古绝调每见有哂之者 姑不辞遇求书则书之而已 万世自有定评当不知道也 丙戌三月夜孟津王鐸书 巖笔先生偶得此不嫌其拙同孝升书字时至五月十三日夜
作者简介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痴庵,又号嵩樵,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因他是孟津人,又称“王孟津”。明万历二十年生,卒于清顺治九年,享年61岁。明末清初诗书画大家,尤其书法造诣极高,有《拟山园帖》。王铎传世作品极多著名的有《行书诗册》、《秋兴诗》、《杜诗》、《诗稿》、《临各家诗》、《投语谷上人书》、《见花迟诗》以及《琅华馆帖》等。
王铎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后,他降清,清授予他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王铎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以气节自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臣,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入清之后,王铎做了8年的官,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乾隆帝时,朝廷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并将王铎列入《贰臣传》。
作品赏析
《杜甫秋兴》是王铎五十五岁时书写的,其内容是选杜甫诗句。也就清初所做,那时的他虽在朝廷为官,却不免心里有说不出的压抑,既有亡国的痛恨,又有归降称臣的忧郁,同时保持着自己原有的气节。面对这样,王铎内心需要一种东西可以发泄自己情感,随着这种情感的积累,渐渐的流露在自己书法作品中,不像以前书写的规矩有方,而是更多的赋予自己这种忧郁想要发泄的情感,其书体到后来由草书过度到狂草。
《杜甫秋兴》观之一目了然,其书风特点一是笔力雄健,全书从起始到结尾,整个线条犹如奥运健男,肥中有健,键中有美。一般来说草书飘逸易,但是在雄健中飘逸是比较难的。前人在评价张旭和怀素草书时这样称赞“旭肥素廋”,草书以肥笔为难,而他却做到了。二是墨气浑茫,善用墨,并且用墨大胆又恰到好处,纵观《杜甫秋兴》书写卷,几乎在每一起笔处都有重墨浸染。其书写时极大限度的拉大墨气的浓淡干湿的差异,从书起笔开始大多一笔写七八个字不蘸墨,最后渴笔的出现一片苍茫的飞白,增强了草书的墨色节奏变化和空间。让作品更加赋予活力生机。三是连绵飞舞。从书写全卷来看,书写字与字相连较多,形成多字组合,绵延不断的景象。四是狂放不羁,此书为狂草风格,自然狂放不羁,挥写自由并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与先前二王相比较,自然就显得“当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这更加反映王铎书写胸怀的的见证。
作品《杜甫秋兴》正是把王铎反映的历历在目,让人们过目不忘,甚至让后人触目惊怀,时常有很多观者站在其作品面前,听到的是不由自主的叹息声,他们不是为王铎生事而惊叹,也不是为其遭遇而惋惜,而是在为王铎的艺术造诣而感慨。细看原作,仿佛又将我们带入王铎书写《杜甫秋兴》的情景当中,桌面上的白色宣纸,顷刻间浓笔行过,由浓到淡……,这个人为自己书写着情怀,为后人书写了艺术魂宝,就是他——王铎。
作者:艺圆
文章可借鉴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