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段的学习者特征
(2013-06-14 08:00:29)
标签:
结论小学生差异特点差异性 |
分类: 国培中级培训学习 |
不同学段的学习者特征\
人的心理发展表现出若干个连续的阶段,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学习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及特征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都要考虑这一因素。
分析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因素,可以从心理的认知因素(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和意向因素(例如动机、注意、情感、意志等方面)入手。前者是决定认知过程速度与水平的主要因素,也称为智力因素;后者与学习者的积极状态相关,称为非智力因素。还可以从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注意和意志的特点、情感特点和个性特点等方面入手。
-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思维发展水平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注意受兴趣的影响很大,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注意;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情感逐渐丰富,但坚持性较差,对教师信任和依赖;个性方面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等等。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小学低、中、高各个年段的学生就已经逐步表现出差异性。因此,即使同在小学阶段,教师仍然需要根据学生具体所处的年龄段,从上述几个方面把握其心理特征。
-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样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学初期,他们还会表现出幼稚与懂事、依赖性与独立性、自觉性与不自觉性相互交织的复杂现象;他们的认识水平、能力还不高。中学后期,则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自制力有所提高,自觉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提高,要求进步,是独立地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阶段;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快速发展,不盲从他人意见,自我评价日趋成熟,自尊心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 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都步入了一个更为成熟的阶段,其学习活动逐步由他控转变为自控。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意志力、情绪的控制力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需注意的事项:尽管不同年龄的学习者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特征,但是对于学习者个体而言,还很有可能出现差异。因此,在对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时,教师需要掌握的是分析的思路和角度,而不能简单套用某些现成的结论。
前一篇:学习者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