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目标阐明方法

(2013-06-06 11:32:23)
标签:

基础

情感

课堂教学

两个

更多

分类: 国培中级培训学习
1:认知/动作类教学目标阐明方法——ABCD模式

以研究行为目标而著称的马杰(Robert Mager)强调应该以具体明确的方式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他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编写》中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三个要素,即行为、条件、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马杰的三要素基础上,加上对教学目标的描述。这样,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就包括四个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 含义:
  •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 B——行为 (Behavior) 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 C——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 D——标准(Degree):说明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 使用提示:除了在教学目标的阐明中包括对象的表述、行为的表述、条件的表述、标准的表述等方面之外,在实际操作中,也要兼顾外显行为变化和心理过程变化,弥补行为目标的不足。此方法需重点掌握,熟练运用。
  • 范例:提供10个图形,二年级学生能够识别哪些是长方形、哪些不是长方形,在10个图形中,至少有8个识别正确。
  • 2:情感类教学目标的阐明方法----表现目标陈述法

    情感类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习者的某些态度,使他们树立某种观念、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形成某种高尚的道德品质等。

    情感类教学目标的阐明要通过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来进行表述。艾斯纳(E.W.Eisner)提出了表现性目标。例如: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态度”,由于“热爱集体”的态度难以直接评价、判断,所以,必须列举几方面的具体行为,通过对这些行为的观察,来判断学生是否“热爱集体”。例如:

    1. 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
    2. 主动参加教室的卫生工作;
    3. 准时参加有关会议;
    4. 积极承担班委会布置的任务;
    5. 支持有利于集体利益的建议;
    6. 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 3: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

    学习水平

    行为动词

    举例

    语文

    数学

    知识

    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3.应用:运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

     

    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

     

    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

    读、写、会用、认识、说出、识别、了解、辨认、描述

     

    知道、表示、会画、确定、找出、获得、读懂

     

     

    分类、选择、比较、排列、理解、解释、判断、预测、推断、估计、设计、检验、运用、掌握、处理、推导、证明

    技能

    1.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讲述、表达、阅读、复述、朗诵、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象、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

    口算、计算、测量、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笔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

    体验、感受、交流、解决问题、经历、探索、感知、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反映: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2.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建立、保持、确立、追求等

    喜欢、有……愿望、体会、乐于、敢于、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理解(某人)、辨别、品味、关心

     

     

    养成、领悟

    体会、欣赏、感受

     

     

     

     

     

     

     

    养成、树立

     4:教学目标分析和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编写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通过逐层具体化,这个教学目标系统构成一个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完整体系。

    对于一线教师,通常要分析、阐述的是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即课时目标。在设计课时目标时,必须牢牢把握住教学总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还要以单元目标为依据,保证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 教学目标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在教材中区分出哪些是最低限的大纲材料,哪些是基本的材料,哪些是加深的材料,然后制定出灵活而富有弹性的、适合更多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层次关系,比如,在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中,从识记开始,经过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到评价,这六个目标就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关系。在设计和阐明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设计出具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之间集,并准确的进行分析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和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体现在教学目标分析的过程中,后者体现在形成教学目标分析的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