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学生创设自由学习的良好环境呢?
(2012-02-15 10:40:52)
标签:
学习课外阅读课堂积极的人生态度自学能力教育 |
分类: 教育交流 |
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自主预习是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下的预先自学,这是培养学生自学兴趣的好途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获得对所学内容的第一印象,为课堂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符合学生认识新事物的心理需求。事实上,许多新教材的编排和教辅资料的题型设置都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精神,安排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为学生学会预习和自主检测提供了帮助。
二、教师要努力构建自由学习的理想课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不能停留于精讲知识的层面上,而应当着眼于如何精心组织学生自由学习,着眼于怎样使自己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着眼于如何以真实的自我与学生交往与互动,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人。
1、教师以真实的面貌面对学生,从探讨课本中每个真实的问题开始,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2、教师要预先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由学习的习惯和技巧;
3、明确自由学习的目标与方法,为学生创造自由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如做自学笔记、列出疑难问题、“圈点勾画写” 法读书等;
4、运用同伴互学、分组交流、自由讨论、课堂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5、进行自由学习训练与检测,提高学生自由学习的能力,如开展背诵竞赛、速读竞赛、通过学习任务等;
6、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开展多种实践活动,等等。
三、教师要引领学生自觉地课外阅读与实践。课后留下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广泛涉猎,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就“国民阅读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还不足50%。当前,许多学校教师心中只有考题,手中只有教参,缺少应有的书卷气,静不下心来读书,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事实上,绝大多数出类拔萃的学生阅读面都比较广泛,视野很开阔,自学能力都比较强。有人曾对100多位科学家做过一次关于读书的问卷调查,有一道问题是:在你的人生中,什么对你的影响最大?科学们的回答惊人一致,都谈到阅读对他们的影响,有的甚至认为是某本书、书上的某件事或某句话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引领课外阅读,打造书香校园,丰富阅读人生,提升人文素质。苏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编排设计的“实践探究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学习过程,联系社会生活,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课外实践,学会运用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总之,自由学习要以学生不断发现学习中的疑难为起点,以学生成功地解决问题为归宿,若有不明处教师再加以点拨、启发、诱导,这样才能让自由学习落到实处。
当然,让学生成为自由的学习者,必然会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也是很多教师担心的问题,那就是纪律问题。在传统眼光看来,如果让学生自由地学习,课堂纪律肯定会很糟糕,因为自由与纪律本身是一对矛盾,要自由就可能会牺牲纪律,要纪律就会失去自由。那如何将这一对矛盾体统一起来呢?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罗杰斯认为:“可以通过自由培养纪律。”即让学生在自由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律意识,养成自我约束、自觉守纪的好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自主权,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就会乐意接受别人的指正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犯错是难免的,但学生认识错误并勇于改正才是有价值的教育途径。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改变过于机械灌输、单向接受的倾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良好的纪律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又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构建自由的学习空间,不仅是教师的职责,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还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甚至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教师是自由学习的促进者与参与者,应敢于革新鼎故,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自由学习的空间,把自由学习写进课表,并将之纳入学校管理、教师考核的范畴,加强自由学习方法的主题研究,营造“自由学习型”校园。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学校松绑,完善质量考核标准,把学校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同时还要建立“学习型”社区,让社区的一切资源都来为学生的自由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使每个社区成员都来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让我们在促进学习自由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实施有效教学,以期达到“减负增效提质”的理想效果。赵小雅、张滢、周志娟诸君的报道中,还介绍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全国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盛况,会上除了报道上述三所学校的成功经验外,还有12所学校参加了经验交流,贵报并分别做了中肯地点评。综观我国教学改革成功的典型,专家、记者们衷心地期待着更多更好的经验和做法,以给那些正在改革和即将行动的学校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