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读书最有效

(2012-01-05 14:38:01)
标签:

朱熹

辛亥革命

阅读材料

驳论文

记忆

教育

分类: 教育交流
 宋代学者朱熹总结了一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提出“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清代学者顾炎武强调读书要联系实际,并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具体行动实行自己的主张。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他们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
    首先读书前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创造一种读书的气氛,急躁的心理不利于仔细认读。其次,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想其它的事情,漫不经心,认读就不能准确。另外,还要有一定的间歇,连续读书的时间太长,看得头昏眼花,也会影响认读的质量和效率。
    怎样读书才能加强记忆呢?
    第一,读书时,一定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阅读时,一定要积极思考,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第三,读书时,除了要有意识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之外,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方法帮助记忆。
    诵读法。即高声朗诵阅读材料,一边看,一边念,一边听,朗诵时,由于眼、口、耳三种器官同时活动,文字通过视觉、听觉两条渠道进入大脑,引起的兴奋比较强烈,因此,记忆也就比较牢固。
    大诗人白居易自述,年轻时为了记住所学的文章,常常读得“口舌生疮”,可见诵读法在帮助记忆方面是起重要作用的。又如抄读法。即一面阅读文章,一面全文抄录,或摘抄其中精采段落和语句。抄录需要逐字逐句地读,逐字逐句地写,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所以就记得扎实。明代学者张溥抄书出名,他读过的书必亲自手抄,抄完之后朗读一遍就烧掉,然后又从头抄起,反复若干次。由于记忆积累的知识多,所以他写诗作文才思敏捷,挥毫立就。
    整理法。即在阅读中将阅读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或列成提纲,或制成图表,然后扼要地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由于在加工过程中,透彻地理解了阅读材料,加工结果又比较简明,所以便于记忆。
    联系法。即阅读中把阅读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记忆。如看到辛亥革命爆发年代是一九一一年,就联系到党的生日是一九二一年,中间相差恰好是十年。这样一联系,辛亥革命的年代就比较好记了。又如学习一篇驳论文,联系一下被批驳的文章的观点,驳论文中的观点也就记得更清楚了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宋代哲学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