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质疑
(2011-10-09 14:55:10)
标签:
少儿质疑宋体孔乙己语文课程标准杂谈 |
分类: 语文乐园 |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如何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呢?作为教师,就可以从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入手。爱因斯坦说:“要懂得在别人视为平常处发现问题,在别人不觉是问题处看出总有问题。”质疑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会产生解决问题这种强烈的内驱力,就会积极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等,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能力。质疑是创新思维、发展求异思维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主动参与,发展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从而更好地活化、优化课堂教学。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一、营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影响,一些教师在课前早就设计好了各种“巧妙”的问题,在课堂上把学生当作工具,一步步引出教师认为学生应该说出的答案。此间,教师总希望学生能迎合自己的心意,顺从自己的思路,害怕节外生枝。所以,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意志纳入到教师预设的轨道上来,学生的发言与教师预设的相吻合就会受到称赞,反之就会受批评。
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人文性,教学活动要在师生之间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展开。如果学生对于教材或教师的一些质疑不仅得不到赞许或认可,反而经常遭到来自教师的讽刺、嘲笑和挖苦,那么这个学生质疑的欲望就会受到压制,久而久之就不再会有质疑的行动了。同时其他同学也会从中得到暗示,不会再提出自己“大胆”的想法了。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应允许学生“乱插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甚至对于一些在成人眼中看来显得极其幼稚、可笑的想法,教师也应当首先站在提出问题的学生的角度上想一想是不是“言之有理”,不要吝啬对学生的夸奖和鼓励。
有一次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我正在和学生探讨孔乙己走上末路的原因,一个学生突然问:“孔乙己难道一个亲人也没有吗?他要是有个有钱有势的亲戚就好了!”听到这个同学的疑问,我没有批评他胡思乱想,而是先表扬了他善于发问的特点。然后因势利导让同学们结合小说中丁举人、酒店掌柜、酒客等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进行思考:假如孔乙己真有一个有钱有势的亲戚,那对孔乙己的命运改变有多大?经过思考讨论,同学们加深了对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的认识。
二、创建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质疑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要增强学生的这种内驱力,就必须克服“教师至上”的陈旧理念,改变“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教学方式,不断研究、创建新型教学形式,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到质疑和解决疑问的乐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索,质疑问难,为学生质疑创造机会。一般在每课时都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疑问。刚开始时,有些学生问得比较肤浅,但我热情地给以鼓励,逐渐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现问题。如他们可以从课文注释、词语搭配、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提出问题,也可以把相关文章进行比较提出问题,还可以从文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上提出问题,使思维得到锻炼。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的预习课、以合作学习为主的展示课、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名著阅读课和比较阅读课、由电化教学手段相辅助的文学欣赏课等。通过不同的新式课型,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从各种角度质疑的机会,并为他们体验质疑和解疑的乐趣提供了平台。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科学质疑
学习有窍门,质疑有技巧。
由于学生受自身年龄阅历及兴趣、价值观的影响,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可能过于幼稚或不切主题,甚至有些同学可能会提出一些“恶作剧”式的疑问。教师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所以在鼓励学生质疑的同时,教师也应当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质疑的益处,并对学生加以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发挥好引导作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让学生质疑,尽量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教师要把握时机,尤其关心学困生,鼓励学困生质疑,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对课堂上出现的个别无价值的问题,教师不要压制或不睬,可以在小组内先评议一下,哪些问题比较简单,可由个人解决或组内解决。大家觉得需要讨论一下的,整理后再提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又能逐渐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大力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科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对学生引导得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随着步步深入的质疑与解疑而得到迅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