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初中学生逃学的心理分析与对策

(2010-02-24 14:25:25)
标签:

教育

育儿

棍棒

家庭生活

自尊心

分类: 教育交流

 

一.学生逃学的原因  

1.  学校生活方面的影响。同学关系问题;与教师关系问题;学业不振;  

2.  家庭生活方面。家庭生活环境急剧变化,如父母离异、单亲家  

庭、重新组合家庭等;亲子关系问题,如父母的吒责、棍棒教育,对父母言语态度的不满等;家庭不和,如父母不和,常打架骂架,母亲与奶奶不和等。  

3.  个人问题方面。因病或其他与本人有关的问题等

4.  逃学的原因还有如下几种情形。

有的学生到学校就心理紧张、恐惧、坐立不安。严重的甚至会害怕和学校有联系的事物。

有的孩子缺少学习动力,“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价值观发生偏差,以致放弃学业。 

二.如何防农村中小学生的逃学呢?  

从宏观上讲,防治逃学、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防治孩子的逃学、厌学行为。  

从微观上讲,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进行预防:  

1.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懂学生”的老师。

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多数专业化程度较低,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或者在学校进行过短训,或者进行自学,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解决学生逃学问题的能力欠缺。有些在遇到逃学学生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沟通、采用不尊重不信任的教育行为,比如训斥、体罚等方式,以致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进一步恶化学生的不良情绪,加大了学生的敌视心理。  

2.  转变家长观念,做“懂孩子”的家长。

农村学校的家长多数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只是凭自己的生活经历,父辈是怎样的教育他们,他们多数受到影响,一些旧思想,如棍棒底下出孝子,经常板起面孔说教;有的不顾学生的自尊心,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孩子,导致逃学学生的过激行为,对返回校园没有方式,反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一位高中女生因“早恋”,老师请了父亲谈话,她的父亲不顾她的自尊心的保护,没有很好地进行有效沟通,在楼道训斥她。后来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年轻的生命。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3.  提倡赏识教育。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基础教育“树人”的根本职能严重错位,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大量的“中差生”,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社会的歧视。个体的价值被人们忽视,很可能自暴自弃。逃学就是其中的一种逆反行为。  

4.  重视素质教育,讲究教育艺术。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孩子完善的人格。既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样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5.  定期和孩子交流沟通,防患于未然。

逃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有的学生从对一门课没有兴趣开始,发展到对任何课没有兴趣。有的从怕做作业开始,拖拉作业,甚至不做作业。如果我们能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对孩子的不良苗头及消极情绪就能及时发现,并能采取适当的措施。这样,孩子的逃学、厌学行为就可能的到控制和制止。  

6.  心理角色换位、稳定情绪,争取尽早返回课堂。

其实孩子逃学常常从无奈开始。离开学校后他们会产生严重的心理不安。因此,我们可靠采取心理角色换位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从孩子角度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孩子往往会被这种理解和宽容深深感动,以致产生“我要转变”“我要回校学习”的自觉行为。  

关于逃学、厌学行为的矫正,关键在于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和信  

任。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孩子可接受的教育方式,有的放矢的教育,如此,相信问题是会得到解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