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自测题
(2010-02-12 21:06:12)
标签:
汤恩伯
长江
人民解放军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
分类:
语文乐园
|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自测题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分)
1.汉字书写。(2分)请将下面文字工整、美观地书写在方格里。
正视历史,呼唤和平: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2.按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4分)
晨xī( ) 地jiào( ) 荒miù( ) zè( )歪
箱qiè ( ) 寒jìn ( ) 歼_____灭 提_____防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B.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C.他们俩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D.小陆真是别有用心,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4.填空。(5分)
(1)新闻的六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蜡烛》是一篇______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_____同盟各国的战斗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1分)
(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______国的作家______。他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
5. 作为21世纪的青年人,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请列举和战争有关的一则名句。(2分,每多写对一则另加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理解下面例句的结构形式和内容,照样子也说一个句子,然后写在横线上。(任选一题,3分)
(1)例句:父爱如虹,闪耀美丽的光辉;父爱如歌,唱出心中的真情;父爱如雨,滋润干涸的心灵。
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子,请你在数学、历史、音乐等其他课程中任选一种,用比喻句写出你对这门课的理解。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 (2分,不超过10个字)。
从7月1日起,三峡工程大坝坝顶将首次对游客开放。游客可乘坐电瓶车登上巍巍大坝,在泄洪坝段长100米、宽5米的指定区域下车拍照观景,零距离触摸这一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据悉,此次坝顶开放为试运行,开放期限初步定为3个月,9月30日结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6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①(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②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________(A.攻破 B.突破 C.冲破 D.打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文中的第①段是这篇消息的__________部分,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精确到“时”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9.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要求“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点议论。选文即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2分)
11.说说文中加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给文中横线上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___________。(1分)
14.根据你所掌握的新闻知识,写一篇百字左右的校内新闻简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2.曦 窖 谬 仄 箧 噤 jian dī 3.B 4.(1)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2)战地通讯 反法西斯(3)法国 雨果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九三年》 5.略 6.略 7.三峡大坝对游客开放 8.导语 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9.说明消息既快又准 10.①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②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11.加线的句子充满了嘲讽意味,汤恩伯本来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汤恩伯过高估计了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12.展示大军南下态势,暗示即将解放南京 13.B 14.能及时准确报道校内新发生的大事的核心内容即可得满分。 15.弯曲 隐秘 痛心 自尊心 16. “一声一声像连珠箭……这老脸呀!” 懊丧、内疚、自责 17.动作描写 挽回由于自己的大意而造成的后果 18.衬托(反衬) 自信 19. 出丑丢脸 才夸口就出丑丢脸 20. 荷花淀 21.①蜡烛的秘密被暴露,秘密情报站将告结束 ②她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22.因为用反问句能表现出德军的粗暴(凶狠、凶恶) 23.夸张 紧张(担忧、惧怕) 憎恨(仇恨) 凶恶 24.借口搬柴 端走烛台 取出油灯 吹熄蜡烛 推说睡觉 拿走蜡烛 25.机智 勇敢(英勇) 镇定(沉着) 26.略
|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