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家有两面旗》导演阐述(原始版)
一、 本片的立意和时代背景
我们可以把这部影片看作依据真实经历改编的故事,纪成和晓琨以及乔治均有鲜活的生活原型,他们之间的冲突、理解和相容,都能用现实生活给予解释甚至还原。作为创作者,我们不需要过多地考虑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碰撞,甚至不需要顾及人类大同这一美好的主题,我们只需要细细地述说这段故事,述说人世间的真情包括爱情、友情和亲情。
买房与卖房只是纪成和晓琨与乔治相识的一个契机,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的引子。我们可以假设,乔治已经见过无数个买主,纪成和晓琨已经看了无数幢房子,但他们似乎都在等待着对方的出现。这不是单纯的巧合,是情感所驱,是缘分所致,只有用真诚才能换来真情。爱,才是这部影片的灵魂。
这个故事,可以发生在几十乃至上百年前,也可以发生在现在,但无论是对过往的回忆,还是对现实的展现,我们都希望它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如果在未来,生活在异国他乡的移民们,都愿意在自家的院落升起两面不同国家的国旗,那番景象,正是我们所期待的。至于“家有两面旗”的实际寓意和更深层的思想,留给观众去想象、去评说,我们则借助各种艺术手段,用电影语言实实在在地讲好这个故事,足矣。
二、 影片风格的定位
本片将力求做到当代审美潮流的统一,既是为了求得最佳的艺术效果,也是为了满足当代观众的观赏需求,采取写实与浪漫有机结合的创作风格,这将使本片的创作者尽情发挥创作想象,并给他们足够的唯美包装的创作空间,做到各方面的完美结合,使观众充分得到美的享受。
三、 对演员的要求
Ø 本片人物不多,应调动一切创作手段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几个生活在不同社会层面的人物的感情、人格魅力、丰富多彩的性格特征均应有充分的展现。
Ø 演员的表演一定要真实自然,演的不像演的。为此,希望每一个演员要对合作的演员(特别是纪成和晓琨)非常熟悉,希望在镜头前流露出不经意的默契和真情实感。
Ø 既然全片用英语拍摄及同期录音,演员必须熟记台词并变成自己的语言,在对话过程中,不排斥加一些口头用语比如感叹词之类以便增强真实感,但也要考虑对手演员接台词的关键点。
四、 摄影
Ø 构图的完整和形象上的平淡无奇,应是本片大部分镜头追求的目标之一,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合理穿插个别倒叙;同时多用细节贯穿,即细部描写的电影语言的表现手法,大胆使用近景和特写(演员的双眼和面部),以充分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Ø 行云流水般的运动镜头,主要是内部调度(即镜头运动)和外部调度(即人物调度)相结合,使全剧在动感之中增强张力。
Ø 两极镜头的组合,近景和全景交相呼应,横向调度(移动轨)和纵向立体调度(升降)相结合,体现流畅、鲜明、沉稳的节奏感。
Ø 所有闪回部分使用黑白,现实回到彩色,追求层次丰富,电影化的影调。(此建议有待商榷。待定)
五、 灯光
Ø 室内每一束光的呈现,必须以自然光(包括日光和室内外灯光)为依据(光源),该出现阴影的部分,就出现阴影,以此为基准,再加强人物面部(尤其是近景和特写)的补光效果。
Ø 白天室外拍摄,可使用反光板(伞),但要追求自然,不留下人为补光的痕迹。
Ø 此片没有夜景,但黎明与黄昏的气氛需要用灯效适当强调,特别是镜头(表演)围绕着一面或两面国旗的瞬间,需要烘托出一种特殊的氛围。
六、 录音
Ø 此片采用现场同期录音,以体现演员表演的连贯统一和真实质感。
Ø 偶遇演员的表演或镜头的运动非常顺畅却因为外界干扰没有到达预期的录音效果(主要指台词),尽量在现场补录,以便演员没有脱离人物状态并减少后期工作量。
Ø 个别动效音比如国旗升起后被风吹拂发出的声音可适当强调(加大),如现场没有预期效果,则在后期补录。
七、 美术
Ø 环境和空间造型强调中西合璧,尤其是纪成买房之前和搬入之后要有显著区别。乔治的房内布置和色调(包括室外花园、BBQ区域)要体现一个澳洲退伍老军人的特性,既有当年爱妻留下的痕迹,又有孤寡残疾老人的“破落”,而纪成和晓琨搬入后使屋里屋外焕然一新。
Ø 要准备好大型的风扇,以备在升旗的瞬间风平浪静无法达到迎风飘扬的效果。
Ø 我们不搞民俗方面的展览,但必须在所有场景的细部真实上足以服人。
八、 道具
Ø 此片的场景非常单一,集中在乔治的小屋内外,唯一的区别是纪成搬入后,有了全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通过美工和道具来展现,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比如乔治存放军用品的柜子,需要老式的家具,充分体现年代感,而柜中摆放的军用品也相对杂乱,布满灰尘。而当纪成搬入以后,不但换了新的展示柜,而且将所有“展品”擦拭一新。
Ø 有些道具,需要在开拍前很多天准备(布置)好,最主要的是乔治和杰妮的合影(可考虑找一位和扮演乔治的演员近似的年轻人拍摄几张符合剧情的照片,或看一下该演员与生活中的妻子的照片是否有合适的)。老旗杆(澳洲国旗)一定要提前竖起来,使其风吹雨淋,自然做旧。悬挂中澳两国国旗的旗杆一定要完全一样,只是新旧不同。
Ø 总之,道具绝不能凑合,不能在细节上丢分。
九、 音乐
Ø 此片的主旋律是澳洲和中国国歌的曲调,单纯、简练、反复出现。比如当乔治默默地注视澳洲国旗时,背景音乐是澳洲国歌的旋律;而当两面国旗同时升起时,可考虑澳洲国歌和中国国歌的变奏(调)重叠、此起彼伏。(因种种原因,此想法在后期未能实现)
Ø 大量使用背景音乐,以烘托剧情的发展及人物的喜怒哀乐,使音乐自然而然地容在戏里,不知不觉地出现,又悄悄的消失。
Ø 具体想法有待和音乐人面议。
十、 服装和化妆
Ø 影片的时代感和地方特色的体现很多方面要依靠服、化的展现,在服装造型和化装造型上,既要有时代感又要有现代感,顺应当代审美潮流,以唯美为基础。
Ø 尽量让演员穿自己的服装却又符合角色要求,看上去更真实。纪成的服装要展现男人的大气和单一,晓琨的服装要体现女人的性感和魅力。乔治则相对随意甚至邋遢(但不是肮脏),毕竟是一个残疾的孤寡老人。格兰特要穿讲究的职业装,西服领带。小瑾则体现天真活波(可考虑校服和生活装搭配)。群众演员的服装尽量五颜六色,多彩多姿,其中个别演员(比如印度或黑人演员)可考虑穿自己最具民族特色的服装。
Ø 乔治的残疾双腿,需要在服装(裤子)上下功夫,不能露出痕迹。
Ø 除了乔治的老年造型妆以外,其他演员的化妆要追求自然,拒绝浓妆艳抹(小瑾的母亲除外)。晓琨、纪成等人物的发型要在两个不同的时空里有明显变化。
十一、 后期剪接
Ø 采用电影平行、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手法组接全剧。
Ø 具体细节有待与剪接师面议。
以上阐述,仅是一个概念,我将在本片进入正式筹备期后,约见各部门详谈创作细节与要求。总之,本片制作要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各部门要熟读剧本(包括分镜头剧本或导演工作台本),严格按照剧本和导演阐述的要求,总体把握、层层把关、团结一致、保质保量,将《家有两面旗》拍成一部近年来的经典之作。谢谢大家!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