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远离赌博“战胜”赌场的

标签:
政府移民澳洲李洋休闲 |
分类: 海外风情,综合信息 |

2009年6月12日凌晨1:30分,我主动与墨尔本的皇冠赌场签订了一份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所谓“自愿性自我排除”(Application
之所以提到这个话题,是因为前两天有一位上海来的汪先生到我家做客,言谈之中,汪先生提到他的女婿甚至女婿的父亲都对赌博情有独钟。汪先生说,他帮助他女儿在澳洲开了两三个很具规模的中餐馆,虽然生意不错,总归挣的是辛苦钱。辛苦倒也罢,他最担心的是辛苦所换来的钱,被他女婿爷俩儿送进赌场。我和汪先生说,让您女婿和赌场签个合同,只有这样,才能阻止他们去赌场。汪先生立马一脸的感激,并说,回去就办。
不知道汪先生是否能够说服他的女婿和赌场签合同,但我和汪先生说了这个建议以后,觉得很自豪,我希望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帮助朋友、朋友的家人、朋友的朋友——戒赌。
前些年,我有幸参与了大型纪录片《陈静日记——澳洲新移民的故事》的拍摄,应陈静之邀,专程到北京参加“鲁豫有约”的采访。因为片中提到我曾经一度沉湎于赌博的话题,鲁豫单刀直入地问我,你一共输了多少钱?我犹豫了一下,说了一个20万。鲁豫瞪大眼睛说,20万,澳币呀?天呀!
说句老实话,20万是我随口说的,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自己从1995年至2009年这十几年间到底输了多少钱,但我相信比20万只多不少。可是,20万这个数字对于像我一样长期在澳洲生活的赌徒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的;而对于一个从来不沾赌的人而言,肯定会说,你们这帮傻逼。
我在以前的博文中曾经提过,澳洲是一个赌博兴盛的国家,逢人便赌、逢事便赌,赌博已经使澳洲人当然也包括很多华人丧心病狂,赌博已使无数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澳洲各类犯罪率的年年高升,餐馆和零售业营业额的月月下滑,不仅是日益泛滥的毒品,也和赌博有着直接关联。
就澳洲华人包括新老移民而言,像我(或者说当年的我),像汪先生的女婿这样的赌徒简直不计其数,几乎到了十个华人八个赌的程度。而且,一旦沾上赌,就很难自拔,小至贫困度日、情绪混乱,大到倾家荡产,走向死亡。
朋友,如果你或你的亲朋沾上了赌博,我建议你(或他们)赶紧金盆洗手、泥潭自拔,如果你已经输了钱,就算买了个教训;如果你说你在赌场能够赢钱,那纯属痴人说梦也就是瞎扯淡。如果你的钱太多,多得花不完,可以捐给慈善事业;如果你的钱太少,少的仅够吃穿,你就更不应该去赌,否则赌场会很快把你的血汗榨干。至于从国内来澳洲探亲或短期旅游的朋友,到赌场看个新鲜甚至小试身手倒也无妨,但无论输钱赢钱,千万别上瘾,更不要为了赌博来澳洲。不赌就是赢,才是硬道理。
相信我,戒赌,没那么难。我认为主动去和赌场签合同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我周围就有几个朋友在我的说服下与赌场签了合同,每次见到我都是一堆的谢意。
很多人不知道或不相信有这条“自愿戒赌”的途径,其实这是澳洲政府勉强加给赌场的,赌场必须遵守。我将与赌场签订合同的具体步骤复制如下(见图),题为“考虑自愿性自我排除”,虽然这个标题翻译的水平欠佳,但其中所描述的具体方法会引导你走向一条正路。



补:好友薛小鹏的电子邮件:
......在国内时曾经看了一些你最近的博文,其中戒赌的文章很有说服力。上次国内的同事到澳洲来,曾经带他们到皇冠看了看。那天是周六,场面仍然是热闹非凡,亚裔依然是赌博大军的主力。除了国内贪污的之外,真正用自己辛苦钱去“拼搏”的人,不知到何时才能意识到自己是向永远填不满的坑里做“无私的奉献”。希望有一天这些中的一些人,哪怕是很小一部分看到你的博文,能够感悟到自己在走向不归之路,进而悬崖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