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娱乐圈“恶炒”十大类型,不择手段只为出名

(2011-11-28 05:08:54)
标签:

澳洲李洋

美德

炒作

绯闻

公众

娱乐

分类: 娱乐八卦,影视天地

虽然娱乐圈丑陋炒作方法不择手段、花样百出,可归了包堆无非十大炒作类型。

 

一、炒绯闻型 

   套路:绯闻,与明星正常恋爱结婚生子无关,说穿了,那些被虚拟的、夸大的、捕风捉影、借题发挥式的情感花边才是绯闻。昔日明星最怕媒体炒绯闻,因绯闻会影响其公众形象、伤及家庭和睦。但如今,炒绯闻俨然已成了快速成名、提高曝光度的最直接手段。炒出来的绯闻,是经纪公司或艺人自己凭空捏造,或同一公司男女艺人联手,或“有心者”借机制造暧昧场面。当然,一些所谓的偷拍照片有时也并非媒体所为,而是经纪公司、经纪人或明星本人买通狗仔队所为。 

  有些艺人职业生涯中永无绯闻,有些人却是艺境不高便绯闻缠身。初来乍到者,既无冤家,又非焦点,绯闻乱飞,唯有丑陋炒作能解释个中缘由。此类炒作者甘愿自己变成一汪浑水,被万人唾弃。 

  

二、炒丑闻型 

   套路:相比于绯闻,丑闻更是公众人物最忌讳被媒体挖掘出来的内幕。绯闻只限于捕风捉影、没有事实依据的花边新闻,而丑闻往往更加挑战社会道德底线。生活作风问题等不堪入目之事,本应被明星避之不及,但为了出名,丑闻却成了一件强有力的“武器”。尤其是自爆丑闻,是无名小卒一夜蹿红的拿手好戏。其实,爆丑闻本是一件正义之事,但倘若自爆丑闻者自身也主动参与其中,而后扛着牌坊满大街嚷嚷自己是受害者,要为行业讨公道,那么其目的便分外可疑。这种自我炒作,要豁得出去,脸面、自尊、社会声誉都要抛到脑后。

这种打着正义旗号的炒作,是最为公众所反感的行为,也是令艺人和行业两败俱伤之举,因其爆料目的是为越抹越黑,趁乱出名,而非真正的鞭挞丑恶,匡扶正义,因此被爆出的丑闻只能给社会风气抹黑。

 

  三、故意找骂型 

   套路:好口碑和公众美誉度本是一个艺人的立身之本,但谦虚、低调、宽容、正直是需要岁月积淀修炼来的美德,也需要公众在漫长的时间里给予检验。这样一个建立美誉度的过程对很多年轻艺人来说太过漫长,他们选择走向美誉度的反面——以违反社会道德标准的言行来迅速扩大自己的“毁誉度”。在这些艺人的概念中,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都是出名,两者相比,取能直达出名目的者。为此,一些年轻艺人“语不惊人死不休”,不惜颠覆社会道德,挑战公众的心理承受底线。

故意找骂的炒作方式折射出当前社会上某些人极度的自私与丧失殆尽的公民责任感。公众免不了会中了企图一骂成名者的圈套,在善意的讨论中让其达到了扬恶名的目的。这种人,压根儿不值得搭理,任其自生自灭,才是对无耻炒作最好的回应。 

 

  四、制造意外型 

   套路:当事人不想炒绯闻,也不想散播丑闻毁自己声誉,于是故意制造一些意外事件,比如丢电脑、丢手机、车祸、烧伤……让媒体和公众来“曝光”自己的绯闻、丑闻和倒霉经历,自己则置身事外,装成无辜的受害者。公众若是不加以仔细鉴别,还真没准儿会进了其圈套,一边同情炒作者的遭遇,一边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帮其推波助澜,让事情越炒越大,最终受益的,则是炒作者本人。 

炒作者往往会遮遮掩掩,把一次“意外”弄得像个悬念大片。此外,丢电脑、丢手机之类的说法完全不必劳神去辨其真伪,为何许多大牌明星里就没一个丢手机露隐私的?刘德华曾对媒体说过,我的电脑里绝不留隐私

 

  五、自曝隐私型

   套路:艺人的恋情、家庭成员、私生活状态便是隐私。那些不想公开隐私的艺人永远都不会出所谓的“隐私问题”,而一些经常骂媒体乱曝隐私者,往往是自己佯装无意散隐私,先对公众伸出一只无影脚,然后抱怨自己总是为暗器所伤。更有甚者,把隐私的尺度扩大到最大限度,吃喝拉撒没有不敢往外捅的,巴不得亲手拆了自己家的天花板和四面墙。

这种炒作方式是对《国王的新衣》的现实演绎——明明自己没穿衣服,就想让大家看到自己没穿衣服的样子,却还口口声声告诉公众我穿了件华服。这种炒作方式,低级无趣。作为公众,趁早别围观。

 

  六、明星掐架型 

  套路:如今这娱乐圈中的一些女星也像是大观园里的美女们,动不动就话里藏刀,或直接恶语相向,令人感慨“冤家路窄”啊。无人回应的就自说自话,一个人骂个不停;有回应的那就更是热闹非凡,你骂一句我还一句,目的是让围观群众越来越多。 

   其实,做艺人和做公司里的白领没什么本质区别,大家都是这个行业里的劳动者,你天天和同事、同行公开骂战,扰乱公司秩序、破坏行业团结,你的职场生涯如何才能走得长久。公开骂战的明星若是没有一些背后的默许,谁愿意用日后的合作机会作交换?若不是自己有名声可图,何以如此不怕苦不怕累地揭别人的短?只是,这般“友情”的嘴脸太过丑恶,可以算是“狼狈为奸”吧。

 

  七、暴露狂型

  套路:如果近期这位没什么绯闻可炒,没什么丑闻可曝,那么最后的炒作方式还有把自己变成“暴露狂”,在公开场合穿到最少,来吸引公众目光,来激起话题讨论,而后要自己成为绝对的舆论中心。

艺人,艺字当先,沦落到卖弄自己肉体的地步,着实可悲。至于公众,犯不着为他们此举惊讶,更犯不着为其行为展开讨论。

 

  八、傍热点人物型 

  套路:在娱乐圈中得名气,恐怕比其他行业来得少许容易一些。于是,圈内外人士或联手、或联姻。圈外人士傍上当红明星,广而告之,让自己的生意兴旺发达;圈内明星则认为自己傍上成功人士,身价倍增。

感情归感情,炒作归炒作,这是此类炒作者的心态。只是,感情不能拿来炒作,商业利益也不能仅靠炒作而来。在这纷纷扰扰的联手、联姻当中,会有多少真情实感? 

 

  九、地毯式炒作型 

  套路:这种地毯式炒作可谓无孔不入,人生中无论婚丧嫁娶,也无论大喜还是大悲之时,都要在每一个契机抓住机会爆炒一番,其目的在于吸引关注度,最大限度发挥私生活对名气的影响力,并且不惜把家人等拉出来陪绑

这种地毯式炒作令人可悲可叹,在公众与其“同悲同喜”时,却不知艺人自己实则是在为日后的发展铺后路。区分事实与地毯式炒作的方法,是看艺人是直接给公众看的结果还是与围观者无关的过程。

 

  十、娱乐节目无底线型 

   套路:当今不仅是艺人本身,连娱乐节目都参与到了丑陋炒作的阵地当中。娱乐节目往往通过虚假的数据和信息来误导公众,将自己包装成荧屏热点,激发公众的好奇心和跟风心理;更恶劣的娱乐节目则打着仁义道德的旗号进行虚假宣传,展现虚假的事实真相,甚至在节目中塑造违反社会道德的人和事,以吸引眼球。

  有一些娱乐节目的创作者小看公众智商了,公然造假卖假,因为他们忘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纸里包不住火,自欺欺人终要落得一身骂名,自食其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