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写俞朝彪

标签:
俞朝彪福州《国殇》晃动的人群作品文化 |
分类: 艺术与我 |
http://s10/bmiddle/62efbb51g98adbc1f4709&690
http://s16/bmiddle/62efbb51g98adbd89348f&690
一代文豪——林语堂
两年前,我在一家名为福州艺术北联盟的美术培训班里学习,就看到俞朝彪老师在创作历史性题材作品《国殇》、《国事》。其画面内容与近现代历史上的现实话语题材完全相仿,因为我是他多年的学生,走的比较近,并且对他创作的历史性作品绕有兴致,曾经专门探访过关于这一题材的创作取向及作品寓意。记得创作《国殇》时,正是暑假,那段时间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比较长,能亲眼地看着他把作品《国殇》放稿在两米多的画布上,只见作品中人物繁多。色调中的人物郁抑而神态沉重。说实话,当时我不太喜欢作品中人群,只晓得那成堆上百的人都怀着凝重的神情,正专注地祈祷,形态统一,眼神凝重,沉默中的眼神专注着手上、地上的许多白蜡烛。整幅作品中成群的青年男女都守着一种宗教般的肃静,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为纪念汶川5.12地震而做的画。《国事》则是一幅专门描写当年冰雪之灾的情形,画面中也是成千上万的人拥挤在火车站广场等侯回乡。作品中那拥挤的人群会让人感到窒息。画中那焦虑的神情还混杂着吆喝的声音,置身在画中足以让人感受到现存生活的艰难与灾难来临的纠结。这两幅作品是我认识俞朝彪老师的第一印象。他是五四北画家群里的一员,此前还有非常多的优秀作品。
在后来的几个月里,他又创作了作品《天下事》、《昙石山遗址古人类壁画》,他很多时间都在思考和忙碌着,很少有停歇下来的时候,也许是太多利用晚上的时间作画的缘故,他的眼球总是充满血丝,神情倦惫。听说他曾经是一张娃娃脸,也很光滑,十分光亮,在忙碌中那张光滑的脸便慢慢地坎坷起来。
在艺术北联盟学习结束后,与朝彪老师分别了八个月。在分别的八个月里,我曾在余福星的《背着时间穿梭的艺术家》一文中读到对俞朝彪老师的评论,认为他是一个有思想的艺术家,棱角模糊的五官衬托着光亮的头,时常闪烁着灵感,背着时间穿梭于画面空间奔放而游动的笔法世界中。早在他《晃动的人群》等系列作品中可以读到他对城市拥挤人群的兴致。他常常在拥堵的和流动的群相中,寻找异化而紧张的众生相。
近日我再次拜访老师时,他正在创作大型历史性题材《后田暴动》、《一代文豪——林语堂》、《选举村长》,因为工作忙碌,日夜为作品的新鲜出炉而不停地用心思考,他比以前又消瘦了许多,但他还是那样的充满激情地创作着手中的作品。观赏他的作品,会令你强烈的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真实,他们统统都背负着历史上鲜明的符号。无论他的画面色调明了、热烈,还是低吟、灰暗,无一不被俞朝彪老师准确地描绘出来。用罗兰.巴特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历史话语大概是针对着实际现实唯一的一种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