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荷小屋
清荷小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5
  • 关注人气:3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过庭《书谱》篇章结构研究

(2009-12-18 22:10:09)
标签:

文化

分类: 书法理论

孙过庭《书谱》篇章结构研究

 

谭书旺

 

孙过庭(648—703),字虔礼,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自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擅长书法和书法理论,尤以擅长草书而闻名。

《书谱》是孙过庭撰文并书写的一篇书法理论文章,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也是历代传颂的书法名作精品,至今流传,成为学习草书的楷范。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书谱》在历代流传过程中形成的讹误错乱之处也为数不少,给今天的初学者带来不少的麻烦。《书谱》的篇章结构问题就是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诸多问题之一。

据孙氏文末自称,《书谱》共六篇,分两卷。而今本《书谱》中只能看到“卷上”的字样,而找不到“卷下”,因此,自南宋赵佶始,便有人认为今本《书谱》只是序文,为上卷,正文已在南宋失传。[1]

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书谱》传本到底是《书谱》的正文?《书谱》的序文?还是正文加序文的全本?孙过庭在文章中提到的“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当今传本《书谱》进行了长期而深入地研读,并对《书谱》的篇章结构问题提出如下观点:

1.今天看到的《书谱》墨迹本既不是单独的正文,也不是单独的序文,而是一本在正文中有三处缺损的正文加后记(跋)的全本;

2.文物出版社1995年据旧藏珂罗版和清安歧刻本影印出版的《唐孙过庭书谱》没有补入正文中的缺损部分;

3.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唐孙过庭书谱》,分别根据薛氏本和宋拓太清楼帖本补齐了正文中缺损的三个部分。

补齐以后的全本书谱可以按照逻辑结构分为七个层次(正文6篇和后记),33个自然段。具体划分情况如下(七个层次的名称为本文作者所加[2],全文33个自然段实行连续编号):

第一篇,书法源流。介绍评论唐代以前的四位著名书法家——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共包括5个自然段(1~5):1.“夫自古之善书者--故无惭于即事”;2.“评者云--反玉辂于椎轮者乎”;3.“又云--匪无乖互”;4.“谢安素善尺牍--曾参不入”;5.“以子敬之豪翰--无或疑焉”。

第二篇,临池一得。介绍自己学习书法的亲身体会。共包括8个自然段(6~13):6.“余志学之年--无间临池之志”;7.“观夫悬针垂露之异--不亦谬哉”;8.“然君子立身--岂徒然欤”;9.“而东晋士人--咸亦挹其风味”;10.“去之滋永--犹共树而分条者乎”;11.“加以趋吏适时--则胡越殊风者焉”;12.“至如钟繇隶奇--讵窥其奥者也”;13.“又一时而书--蒙无所从”。

第三篇,取舍之由。介绍书谱撰写过程中的取舍原则。共包括5个自然段(14~18):14.“当仁者得意忘言--睹迹明心者焉”;15.“代有笔阵图七行--不藉编录”;16.“至于诸家势评--空著缣缃”;17.“暨乎崔杜以来--自标先后”;18.且六文之作--宜从弃择”。

第四篇,运用之方。介绍书法创作中的运笔技巧和布局方法。共包括5个自然段(19~23):19.“夫心之所达--务裨学者”;20.“但右军之书--略陈数意”;21.“止如「乐毅论」--安有体哉”;22.“夫运用之方--不见全牛”;23.“尝有好事-- 断可极于所诣矣”。

第五篇,入室之途。介绍学习书法的各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共包括5个自然段(24~28):24.“若思通楷则--人书俱老”;25.“仲尼云--必有可通之理”;26.“嗟乎--尤宜慎诸”;27.“至有未悟淹留-- 徒青翠而奚托”;28.“是知偏工易就--偏玩所乖”。

第六篇,书学精微。阐述书法艺术的高深境界以及高级创作鉴赏技巧。共包括4个自然段(29~32):29.“易曰--感会无方”;30.“至若数画并施--犹吝筌蹄”;31.“闻夫家有南威之容--良乐未可尚也”;32.“至若老姥遇题扇--岂可执冰而咎夏虫哉”。

后记,评述自汉魏以来的书论情况,阐明创作书谱的缘由。共包括1个自然段,即第33自然段——“自汉魏以来--垂拱三年写记”。

 

注释:

[1]见胡舟,王先意《〈书谱〉美学思想初探》,(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6月,第22卷第3期):“《书谱》的真迹至今尚存,为孙过庭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所撰。故有学者认为(按:北宋赵佶持此论,并为其作了详备的考证)今本只是总序,为上卷,另有正文,已在南宋失传(按:此系传统看法)遂将今本题作《书谱序》。”

[2]正文6篇的命名可与沈文中《从〈书谱〉看孙过庭的书学思想》(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23卷第11期,20034月)中的说法相互参照。他在文中这样提到:“在《书谱》一文中,孙氏从书法源流、书体特点、学书经验、书家修养、审美要求和书法功用等多方面,阐释了他的书法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