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iddle/62eca8ffgc1792c7224d4&690
时光总是这样,在季节轮回中隐去,没了踪影,就像那些已经磨平的棱角,平静的“挥斥方遒”,再也看不到原来的样子。每个人从幼稚转向成熟,这漫长又短暂的阶段大概都是如此。还不知世事的时候总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置身世事以后便也就沉淀了下来,当初的意气风发,当初的心怀大志,当初的趾高气昂,都沉淀了下来。
敏感的人们也许发觉了,麻木的人们从未发觉。于是,有人起身打算去寻找,寻找那些逝去的,有人选择随遇而安,得过且过,有人怀揣着曾经,眺望远方的彼岸,有人投身于理想之中,用坚持铸一把千年好剑,待宝剑出世之时便是他名传远方之时。我想,其实人心都是敏锐的,简单而怀着美好。
大部分人们心里都描绘着一种生活,慢而诗意,有阳光,有午后的红茶,有素雅的鲜花,有宽敞的房子,还有与自己相爱的人。可现实,并非是心里描绘的那样,但他们也不放弃,试图创造,试图寻找。安东尼的书里写,“城市里的人都在找东西
找工作 找住处 找恋人
找一段记忆 找一个梦
有一些在找另外一个人 还有一些在找自己
有一些人在找东西
但是他们也说不清自己在找什么。”苦苦追寻,却也并非个个如愿。
找恋人,找知己,找莫逆,找记忆,找感情……需要找的那么多,索性就沿途慢慢走,也不要去白费心思地寻找了,该遇见的总会遇见。看看云淡风轻,静静思索,静静感受,时光的足迹,岁月的痕迹。
做语文卷子的时候,写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里“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的赏析,不自觉地,便从李白的角度写下“城郭边,古树扬扬,秋风拂拂,天边是夕日。我在这方,而你在他方,我的朋友。你我不见相久时,独酌空对赋歌诗。自古知音难觅寻,伯牙子期正当是。”本来在生活中知心的人就已经很少了,在文学创作上能心有灵犀的便更少了。那种处于生活,置身于世事,却没有个心有灵犀的人的寂寥,我感知。这种寂寥的感觉,并非是因为不敞开心扉与人交友,并不是因为不言不语与朋友交流甚少,并不是因为与朋友没有默契,这一感觉,源自于灵魂,灵魂本属孤独,寂寥而平静,没有悲伤。
书架上,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久久不曾翻阅,不是没有闲暇时间,不是在繁忙的预备高三的学业中选择舍弃阅读,不是父母的限制,是因为,这本书他定让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共鸣。天下好书这么多,能让自己真心实意有共鸣的不多,就像寻找知音那样难。灵魂的孤独,是精神上的寂寥,而非心灵,它并不悲伤,也不被城市的喧嚣湮灭。在人群中,一群素未相识亦或熟识的人群中,也许你是主角,所有人环绕着你,关注着你,但灵魂的孤独,从不形于色。但你知道,你始终是你,自己,一个人。
时光伴着我成长,它离开,它远走,我依旧沿途潜行。看云淡风轻,我孑然独行。
安静的,我坚持着。安静的,我努力着。安静的,我看着。
伊竹
字。
2012.06.02
酉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