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成长旅途 |
7月24日晚上,查到了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就是最想去的一所省内的医学本科,不是省内最好的院校,但是我们本地医疗机构就业比较认同的一所院校。
学校是我们参考他的省排名推荐给他的,专业是他自己选的。
说实话,我不是很高兴他走这个专业——护理。可既然他选择了,我尊重他的意愿。
别看平时自己干教育也有伤心和无奈,也抱怨过,但还是希望他干教育。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孩子还是不愿意,在家庭教育中我还是比较讲究民主的,给孩子的自我空间还是比较多的。
其实当年儿子中考后,就曾经征求过孩子的意见,直接走地方专项免费师范生,五年后回地方任教,有编制。当然相应的也有限制,乡村从教6年。他不同意,如果报了,当年他就被录取了。高考后又遇到相同的选择,走地方专项提前批免费师范生,四年后回地方从教,有编制。他还是不同意,如果报了,他又被录取了。
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孩子对师范类专业如此的反感?
我问过他,他并没有正面的回答我,只是说:“从小看见你每天跟一群孩子缠在一起,我就怪烦的慌,反正我就是不想当老师。”
“我是有什么地方给你造成心理阴影了吗?”
儿子不回答。
我于是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行为,到底是什么地方让孩子从儿童期开始就讨厌做老师了呢?
我想,应该是孩子对母爱的渴望,原来我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有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不用去过多的关注和约束孩子的行为,给他自由的成长就是好的。可是这样的行为,也可以被孩子理解为无视和不关心。
在儿子上小学的时候,他每天放学以后都要在学校等着我,那时候我是个工作狂(那一扎厚的证书就可以证明),自发的免费为学生课后辅导,我在别人家的孩子身上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自己家孩子多多了。儿子要跟那么多的孩子一同分割我的爱,这对他来说是一件残忍的事啊!小时候儿子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妈妈更爱她的学生。”当时我只认为那是小孩子的气话,过后也就忘了,可没想到,这在他的心里已经留下了伤疤。
我的原生家庭曾经给我很大的痛苦,所以我很小心的处理着和儿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一个没有爱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是巨大的伤害。可我也不得不承认,其实我的身上依然留存了原生家庭的影子,我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伤害了孩子。
我试图去修复,但不能盲目。
护理专业是一个比较辛苦的工作,我不想让他干护理,那是出于一个老母亲的护犊之心。
不愿干教育,还可以选其他专业呀,未来怎么样不一定就直接定义,趁着年轻闯一闯多好啊?
唉,儿子就认上这个护理了,尤其是男护,好就业啊。
既然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我也不纠结了,俗话说“孩大不由娘”,他能为自己的事做主了。
我突然想起,在我十八岁的时候,我娘要是也能让我做主多好啊!
等着录取通知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