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侃大山 |
突然非常厌弃楼下戏耍着的儿童,他们的嬉闹声扰乱了我的心神,让人心生焦躁。刚被翻开的散文集又被放下,踱步到窗前往楼下望去,看到俩个孩童的身影,都只有几岁的样子。
其中一个踩着一辆单脚的滑轮车在前边跑,另一个在后边追,儿童车的滑轮在地面上滚动时发出的嗡嗡声振动着我的耳膜,表现出超强于平时若干倍的声响。后面追赶的孩子,一边追一边喊:“你别跑了,你别跑了……”
若在以前,看到孩子们游戏的场景,我是欢喜的,我还是比较喜欢孩子的。可此时我讨厌起了嬉闹的孩子,还不是因为我那个正在上网课的儿子嘛,担心孩子们的吵闹声影响了儿子的学习。
儿子上高二了,学习压力挺大的,在家学习的效果毕竟不如在学校学习好,看着高三的孩子们开学了,我这心里便生出无限的羡慕之情,希望其他年级也可以尽快走进校园。
居家学习,看似所有的孩子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一样的课程,做同样的作业,可参与学习的孩子们存在着个体差异,就像参加“赛跑”的运动员,身体素质不同,他们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成绩。居家学习,让这种个体差异变得更加突出,没有了学校规章制度的硬核力量和老师的统一管理,没有了学习氛围的熏陶,没有了竞争性的刺激,孩子的进步完全的由他自己的能力来完成。家长唯一能做的顶多是强调一下他的作息时间,可家庭毕竟不同于学校,你的那种威慑力小的可怜。
当他的懒散一览无余的暴露在你的面前,包容亦演变成了愤怒,他的那些让你不忍目睹的行为习惯不断刺激着你的感官,于是两代人的摩擦不断升级,可最终败下阵来的还是挑起事端的你自己。“眼不见心不烦”啊,快点开学,让集体去锻造这块没成型的钢吧。
严重的两极分化是不可避免了,望子成龙的心依然是着急啊。医者讲究对症下药,可我即使能够找到自己孩子的症结所在,却无药可下。
恐怕跟我同感的家长大有人在吧,在无奈中期待,只能在日复一日的焦虑中继续和孩子斗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