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欧洲风情文化旅游书——〈有一天......>
(2009-12-08 18:40:52)
标签:
有一天mitsumasaanno安野光雅无字书儿童阅读绘本育儿 |
分类: 发现书 |
眼看儿子下课的时间到了,匆匆一瞥,看见纸箱上有本封面是细腻的风景画的书,翻了几页,是一本有关欧洲风情的无字书,似乎不错,不就1块瑞浪吗,连做一站公交车的钱都不到,买了。
晚上回到家里开始整理这些书。随手一翻,发现还是一本不错的书。画风细腻逼真,面面俱到地描绘了欧洲中部社会风情,从田野、乡村到城市,从果园、葡萄酒庄、学校到城市广场,从运动会、狂欢节、马戏团到婚礼。犹如一部风景片次第展开面前。恩,便宜有好货!
看着看着,发现好象有个人在画面上重复出现,是一个骑马的人。再翻回前几页去,果然是每页都有,有时在树后,有时在街边。想起第一页,好象是有个人划船,然后登上陆地。那么这本书是讲这个人的旅游故事了?从头看起,果然如此。是一个人划船经过大海后,登上陆地,向某个人借了一匹马,然后骑马开始旅行,默片似的经过了野外、乡村、城市、监狱、教堂等地方。最后换了马,离开田野走向远方。恩,以这种方式来呈现欧洲的生活确实角度特殊,1块钱值!
每一页作者都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众多的场景、人物和活动,值得细细品位。除了真实、生动的再现现实以外,作者还穿插了许多幽默有趣的细节,比如某页左下脚画了有个青年爬上梯子去偷看墙内美女沐浴,正越狱的小偷被下面的小孩发现去报告看门的士兵啦等等,就象英语谚语:每个家庭的壁橱里都有骷髅一样,这里描绘的社会生活也千姿百态。1块钱真值,经过我的审查没有发现可疑的内容,我开始给儿子看了。“妈妈,这本书真好玩。”
走啊走啊,旅行的人走出了城市,渐渐来到原野,呵,怎么有爷爷、奶奶、孩子在拔一个大萝卜?这不是童话故事里的吗?再翻一页,还有小红帽和狼!再仔细发掘,还有〈堂吉诃德〉以及风车。还有凡高的〈吊桥〉,MONET DE 〈LA FEMME A L‘OMBRELLE〉、GEORGES SEARAT的〈LA BAGNADE A ASNIERE〉、〈拾麦穗〉等一众名画,当然前面的沐浴的女人也是知名的作品。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我献宝一样给喜滋滋地给老公介绍起来,换来的评论是:用典太多!
翻到封底发现有关本书的介绍中提到了各国传说以及文化成就。其实这些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作者又把他还原到生活里去,通过与相关场景的无缝衔接,给阅读的人一种潜在的印象,也许有了这种启蒙书,你再去欣赏那些艺术作品的时候不会无从下手了。
当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儿子的时候,他很兴奋,因为一直对这种探秘与寻找宝藏的游戏非常感兴趣,结果读书变成了淘宝:妈妈,有没有别的了,你再找找。很多在他这个年龄还没有阅读的一些作品,我现在也不想透露给他,希望等他自己去发现,只好骗他说,没有啊。
有了这个大发现,我继续侦探一样的提高了警惕性,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工夫不负有心人,居然发现似乎相邻的场景是相通的,犹如我们跟随主人公的马蹄声,也转了个街角一样。比如右边结束的建筑和人物会换个角度出现在下一页的左边。所以你就象在看一出连续剧!并且,并且,连主人公行进的路线是相通的,从那里出去,又从那里进来,太神奇了!路径要配合场景啊。这些发现一般人我不告诉她。
瞪大双眼,你还会发现,很多场景很熟悉,不是因为很多地方我们也游历过吧,比如那些城堡、护城河、教堂和教堂边上的墓地、城市中心的交易市场等等欧洲普遍的市景。绝对不是!原因是:有某些人物重复出现在相邻的页面的对称位置,或者是相似的人物动作。比如偷看美女沐浴的人前一页是哪个人爬到梯子上看墙外,每一页都有这样的细节提醒你生活的延续,仔细看好了啊!
除了主人公的游历这个线索以外,还有其他的复线,比如搬家的那户人家后来所有人物家具原封出现在另一栋房子前,那市新家了。运送旅客的马车不时载客、下客等。
是不是还有别的我没有发现的呢?得睁大眼睛仔细看!
读到这里,你一定觉得奇怪,这是谁的书啊?等我越嚼越有味的时候,就想知道为什么这么不错的书以前根本不知道呢?看了下作者的名字,好像不认识,就google一下,呵,吓一跳,原来此书曾获得安徒生插画奖呢。
日本
生平简介:
安野光雅,日本画家。1926年3月20日出生于岛根县津和野镇。从孩童时代开始,就抱有成为画家的梦想。毕业于山口师范学校。1949年,作为美术教员来到东京。之后的十年间,一边当小学教员,一边在玉川学园出版社做图书装祯设计和插画工作。1968年,以《奇妙的画》走入绘本界。之后,发表了很多弥漫有温润气息的淡色调水彩画作。他不仅在美术上卓有成就,在科学、数学、文学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也陆续发表过很多充满好奇心、想象力,富有创造性的作品。他以《旅之绘本》,获得了1984年的国际安徒生插画奖。代表作有《奇妙的画》《ABC的书》《天动说之绘本》《旅之绘本》《绘本平家物语》和司马辽太郎的历史纪行《走在街道》的封面画。
2001年春,在他的故乡建起了一座安野光雅美术馆,里面收录了安野的几乎所有作品。
获奖经历:
1974年
讲谈社出版文化奖
小学馆绘画奖
凯特·格林威奖特别奖(英国)
布鲁克林美术馆奖(美国)
合恩书籍奖(美国)
“最美的五十本书”大奖(美国)
1977年
1978年
1984年
1988年
风格与技巧:
安野光雅擅长精细入微的水彩画法。他笔下的大自然最是动人,淡雅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都带着浓厚的传统日本画的韵味。但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安野光雅又将西洋绘画中的写生和素描融合进了他的绘画创作中,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令人回味无穷的丰富细节。他还尤其擅长将地方风俗等颇具文化气息的元素揉进他的风景画作之中,使得他的作品除了单纯的艺术欣赏之外,又多了一层人文记录的深厚内涵。“纯朴”二字应当是用来形容安野作品的最合适的用词。他的《旅之绘本》系列,就是将其纯朴风格发挥到极致的代表作。
作品简介:
《旅之绘本》——无文字
安野光雅以欧洲中部的自然风光和街巷景致作为背景,用精描细刻的手法创造出了这本只有图画没有文字的绘本。受到了全世界很多孩子的喜爱。
与让孩子被动听故事的绘本不同,这套绘本有着吸引孩子主动发现的魅力。孩子会在图画的角落里惊喜地发现正待涮洗的衣物、能看见屋内的小窗户、小鸟等等小细节。偶然注意到一处,孩子就会赶紧再翻到前面确认一下。这样,在愉快的阅读中,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些细致精巧的图画中,包含了许多古老的传说和新奇的童话,丰富又单纯。这不是比文字更有感染力一点吗?
现在,这套绘本已经出版到了第六册。
《旅之绘本》
在比利时、德国、奥地利神游,遍览中世纪的名胜古迹,体味绿叶深深的街巷和欧洲的小城风光。
《旅之绘本Ⅱ》
增加了对街市繁华景象的描绘,建筑物也被着上暗红、茶色等暖色调,寺院和教堂的色彩变强烈,展现出了令人浮想联翩的水都威尼斯式错落有致的景色。美感扩展到了书页以外。
《旅之绘本Ⅲ》
足迹到了英国。在封面上就有米字旗这个明显的特征。
就像后记《英国是世界上风光最质朴的美丽国家》说的一样,村子里的迷人场景,伦敦郊外的古迹,大教堂,伦敦桥等等,都被作者画了出来。
《旅只绘本Ⅳ》
穿越过海洋,第四册来到了美国。
印第安、骑兵队等等荒凉的景致,西部开拓时代的马车和铁道……这里是纽约,白宫。
安野虽然走的是由东向西,从纽约到旧金山的路线。但是绘本中是不断向右推移的。这大概是为了配合前几册自西向东进展的模式。
《旅之绘本Ⅴ》
乘着小船,来到卡塔伦亚的渔村,旅人牵着马,悠闲地游览于古老而广阔的西班牙国度里。
《旅之绘本Ⅵ》
旅人来到安徒生的故乡奥登塞,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蒂沃利公园……在旅行的同时,也走进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这是一本华丽的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