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随笔:“黄毛丫头”与“半大橛子”

(2020-08-15 17:47:54)

散文随笔:   “黄毛丫头”与“半大橛子”

老夔

一个人从小到大要经过几个阶段,按照我们社会的普遍称谓,孩子小的时候,叫男孩或女孩,长大了就是小伙子或大姑娘。再大就是叔叔阿姨,大爷大妈了。但在我们淮河流域,还有一个年龄阶段,也是有独特称谓的。那就是从女孩到大姑娘,男孩至大小伙子之间这个阶段,虽然只有几年,其他一些地方可能都会忽视了,但在我们淮河流域这一带,不仅有独特的称谓,叫出来还非常有特色。那就是女孩子称之为“黄毛丫头”,男孩子则被称为“半大橛子”。

 

何谓“黄毛丫头”和“半大橛子”?就是在男孩女孩虽然大了,但还没有成人。也就是俗称的“半大孩子”。这时候女孩子尽管没有成人,却被家里已经能够当成大人“使唤”了,尤其是烧锅做饭,缝缝补补,养鸡喂猪干家务等,都可以像模像样了。甚至还有情窦初开,已经准备说婆家了。而男孩子在这时候,在一些家庭甚至已经可以“顶门立户”了。不过,这个时候男孩子也正是“饭庄”,吃饱长身体的时候,因此,对过去的庄户人来说,这个时候一定不能让孩子“缺粮”,作为大人和父母宁肯少吃一口都不能“亏了”孩子。这时候要让孩子“挨饿”就可能毁了孩子一辈子。

 

这个时候不管是“黄毛丫头”还是“半大橛子”,心理素质还没有成熟,行为举止都很野,会被人们称之为“愣头青”。对女孩子来说,这个时候像大人,但更是一个孩子,她们可以很随便的大哭大闹,不需要像大姑娘一样,要注意形象,还怕招来“闲话”。更不惧别人的风言风语。而且这时候对于“黄毛丫头”来说,更可以想怎么疯就这么疯了。如果是听到了别人的闲话,尤其是一些“嫂子辈的”,尽可以跳着脚骂,甚至是大打出手。即使传扬出去,左邻右舍最多讲一声“这丫头好抠”,同时也会挖苦那些跟其吵架的“嫂子们”:“一个大人跟人家黄毛有头吵架,黄毛丫头不嫌丑,你这当嫂子也不嫌丢人”?

 

这个年纪的“黄毛丫头”不好惹,而“半大橛子”们就更不好惹了。有人说,“半大橛子”虽然“嘴上没毛”,力气也没有成人大,但胆量却“无法无天”。而且“脑子一热,想到哪做到哪”。因为大人们遇到事情时往往会瞻前顾后,优柔寡断。而对这些“半大橛子”来说,却没有什么不敢做的,甚至更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什么叫考虑后果。据传说,在“跑鬼子反”的年代,有两个鬼子就把一个村子的粮食牲口都抢走了,鬼子还端着大枪还让村里一些大人帮他们运送。最后就是让村里几个“半大橛子”,用镰刀把鬼子砍死,把牲口粮食都夺回来了。过去有电影《闪闪的红星》、《鸡毛信》、《小兵张嘎》等,这些电影里所表现的无一例外的都是“半大橛子”,也就是被人们俗称的“愣头青”。

 

和成年大姑娘相比起来,这些“黄毛丫头”稚嫩,不懂得化妆,更不知道啥叫“女人味”。但她们淳朴自然,爱疯爱闹,开朗活泼,更无拘无束。正因如此,曾经有位花鼓灯艺术家经过长期体验生活后,专门创作出一个花鼓灯舞蹈《黄毛丫头》,舞蹈用花鼓灯的语言,把“黄毛丫头”的顽皮活泼,大胆和野性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个舞蹈不仅广受老百姓的喜爱,更获奖无数。“黄毛丫头”和“半大橛子”可谓是“绝配”。而那几年更都是这些“半大孩子”最自由、最快乐的一段日子。有人要给“黄毛丫头”说对象,“黄毛丫头”都会脸羞涨得通红,但回头却脆生生的会上一句:“不干!俺还小呢”。要和“半大橛子”谈娶老婆的事,“半大橛子”都会把腰一挺,坚决的说:“不找,找老婆干啥?受气!”而几年一过,“黄毛丫头”开始偷眼端详中意的小伙,而这些“半大橛子”也学会收敛自己,向钟情的女孩毕恭毕敬大献殷勤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