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礼味的“礼”多少都是“欺负人”
老夔
结婚摆宴席请大家吃饭,本来是件高兴事,可新娘小徐却因此有些不快乐——公司里18个同事,最后大家合起来给她发了1314元的红包,并写明祝她和丈夫一生一世。“他们结婚的时候,我最少也要随礼300块钱,可如今到我结婚,却来这么一出。”小徐说,自己看到红包的那一刻,顿时有种被欺负的感觉。(据10月23日有道新闻网)
在一般看来,新娘小徐的一边帮同事确实有点“欺负人”了。18个人随礼才1314元,这个意义虽然很难不错,但钱是“硬道理”。如果这18位同事悉数到场的话,这笔随礼钱不够一桌的酒席钱。虽然没有人说结婚办酒席是为了敛财,但更不是为了赔钱。另外,小徐在单位,碰到别人结婚随礼最少的都是300元,就按照300元一份的话,小徐也该收到五六千元,这也才能称之为“礼尚往来”。现在小徐给同事随礼最低300,同事给自己“还礼”竟然18个人1314,这分明是把自己“当猴耍了”。
在我们社会中,人们婚丧嫁娶,随礼赠送,即使我们社会温暖和人群关系的一种象征,也是一种礼尚往来的人之常情。按说,这种随礼不仅是高尚的、纯洁的,也是人与人之间深情厚谊的一种象征,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随礼是不该掺入一些金钱价值进去的。换言之,如果把随礼建立在经济价值的基础上,或多或少都是在亵渎和侮辱真正的友情和彼此的感情。但是时至今日这种随礼不仅已经大大变味,更已经走到了“礼尚往来”的对立面。过去是“礼轻情意重”,现在是关系厚不厚,就看结婚红包厚不厚。红包不厚,你说关系再好也是假的。反之,只要红包够分量,关系立马就会不一样。
在这种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下,现在的“礼尚往来”,现在的随礼贺礼等,已经完全变化成一种“交易”,为结婚你给我包300元的红包,你结婚,我给你包的红包至少不能少于300元,更可能是400元或500元,或者就是不懂事,甚至就是“欺负人”。正是因为这样,有人就把结婚当成一次投机,甚至为了敛财,不停的结婚离婚。更有人干脆把平时的随礼活动当成一种高利息的储存,有时节假日遇到多位好友结婚,虽然自己入不敷出,但也勒紧裤腰带,甚至不惜借钱随礼,为的就是将来自己结婚,好在一夜之间“连本带息”收回来。但这里面也有一定的风险,就怕有些人只收礼不还礼,或多收礼少还礼。就像小徐的这些同事一样,编个花样随便给点钱就“打发”了。这个随礼者就像小徐一样,只剩下满肚子怨气了。
要让人们的心理平静下来,就必须把“礼”回归它本来的面目,“礼”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高雅,甚至非常圣洁的一个字眼,是我们在许多年来让它侵袭了满身的铜臭味,以至于现在人们已经忘记它的本来面目了。结婚随礼不看礼金,关键就看到不到场。只要人到场祝贺,大家兴高采烈,热热闹闹,共同举杯,就是最好的随礼。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个祝福“一生一世”能成为小徐他们单位今后的“随礼标准”,同事们这个行为不仅不算“欺负人”,更可以视为一种“正能量”。但如果单位和同事“看人下菜”,对别的同事又是三百五百了。这就另当别论了。
18个同事随礼1314元
新娘顿时觉得被欺负了!_搜狐社会_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