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动书架”名著被“偷”焉知非福?

(2017-10-11 19:35:05)

“流动书架”名著被“偷”焉知非福?

老鬼

近日,一则兰州公交流动书架两个月被偷光的视频在网络流传。网络视频显示,设立仅仅两个多月之后,原本摆满图书的书架已经光秃秃,站台保安则表示图书都被乘客拿走了。兰州第三客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车站图书的确存在丢失情况,他们今后会视情况再补充图书。(据1011日北京青年报)

 

在公交车上设立一个“流动书架”,让每一个乘客在搭乘公交的同时免费借阅,既能够有效的利用时间,还能够增长知识,增加城市的书香气息,也能阻止一些人沉迷于手机的不良嗜好。这对促进城市文明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没想到主办方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这个“流动书架”设立了才两个多月,原本摆满图书的书架已经光秃秃,站台保安则表示图书都被乘客拿走了。这样一种结局也实在太傻风景了。这似乎也给人一种兰州人素质不高,爱贪小便宜,甚至是“不可理喻,不兴好人”的感觉。但是,仔细想一想如果把“流动书架”失败的责任全怪在兰州市民的头上,似乎也有失公允。设立“流动书架”的初衷是好的,但这里摆放的图书是不是真符合公交车上“流动书架”的特点呢?

 

按照公交公司负责人的解释,前期一共在兰州22BRT站台投入了1500余册图书。书架上的图书以世界名著为主,也包括诸如《读者文摘》之类杂志。网络视频显示,流动图书馆刚成立时书架上摆放了包括《包法利夫人》、《漂亮朋友》等世界名著。天哪!对于图书来说,绝大部分世界名著都是“大部头”。别说是乘公交车的间隙,就是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阅读,整部阅读下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把世界名著放在这里本身就是一种花架子,看上去很“好看”,可谁会在公交车的间隙里阅读这些“大部头”?难道为了看一部世界名著,还要专门花钱坐几天的公交车吗?而对于邮箱阅读又不愿“泡”公交的人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名著与其放在这里充门面,倒不如让有一些人“偷”回家“有效利用”起来。

 

公交车上不是不能搞“流动书架”,更不是兰州人都是“孔乙己”的后裔。而确实是这种“流动书架”放名著欠严谨和科学。现代人推崇的是一种“快餐文化”,作为公交车为载体的“流动书架”更应该是快餐中的快餐,不仅图书要有所选择,书中的文章都应该有所筛选,尽量适合乘车空隙的特点,如文摘杂志,漫画书刊等。不仅易于乘客乘车间隙阅读,没有“偷”的价值,更符合“流动书架”的属性。而现在这种所谓的“流动书架”摆满了世界名著和“大部头”,样子虽然很具有“眼球效应”。但人们最终目的是乘公交的,谁又愿意在这种场合“啃”这一部部“砖头块”?

 

在创建卫生城市,构建城市文明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创新,去尝试。城市和老百姓更需要这种创新。但任何事情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适应于环境的特点。只有根据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好事才能够做好。而像这种公交车上的“流动书架”摆满了世界名著看起来创意很聪明,但聪明反被聪明误了。书架上“光秃秃”,世界名著多被偷走。看起来是不幸的,但从图书的受众率来看,却又是“幸运的”。因为名著摆在这里人们有功夫看到的仅仅是封皮,而有人把它们“偷”回家,它们就可以告慰忠实的读者了。这远比在“流动书架”上装饰门面要有用的多,更有意义的多。

 

http://cnews.chinadaily.com.cn/2017-10/11/content_3310095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