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导演了商贩与城管的同命相残?

(2016-08-03 07:17:58)

谁导演了商贩与城管的同命相残?

朱少华

730日下午两点,河南正阳县城地面温度近50摄氏度,中心街两旁的小贩依然在大声叫卖,一辆载人电动三轮车在路中间调头,堵住了后面车辆,引起连串的喇叭声。70多岁的林桂芳在树阴下摇着蒲扇,对身边的人讲那件轰动全国的事:728日上午,瓜贩张国友与4名城管人员发生冲突,张捅了其中一名城管李伟4刀。李伟不治身亡,张国友被警方控制。林桂芳是中心街的老住户。“早就知道有这么两家人,”她指了指南边,又指了指北边,“他们分别在这条路的两头,最后成了冤家。”(据83日新京报)

 

这两个家庭虽然不在一起住,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实际上生活在一个水平线上。城管队员李伟虽然属于执法人员,外表很光鲜,但实际上从来没有买过100块钱以上的鞋子。而那位瓜贩张国友为了能让儿子娶上媳妇,两口子拼死拼活的挣钱,到现在仍然还拖着一身的债务。如果生活能够一直平静,这两个清贫的家庭谁做谁的营生,可能永远也不会产生交集。可是现在这两个家庭却发生了杀人之仇。他们远日无怨近日无仇,到底是谁导演了这一场同命相残的悲剧?

 

张国友虽然是商贩,但一直以来安分守己,凭劳动吃饭。为了能多增加一点收入,他甚至白天做完了生意,夜里还要驱车200公里到开封贩运。对于一个常在路上跑的人,张国友不可能不懂得法律的威严,更清楚拿刀同人后的结果。而李伟的母亲本身就是一名商贩,每天起早贪黑。李伟更清楚这些商贩的生活不容易。如果中间没有冲突,他们有可能还会成为同命相怜的朋友。但现在他们却发生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并以一方身死一方被捕的悲剧形式结局。

 

看起来他们中间似乎没有什么生死攸关的利益冲突。但仔细分析起来却又感到他们都在捍卫着一种巨大的权益和利益。对张国友来说,原来的一车西瓜还没卖掉,现在又进了一车。假如现在城管执法,没收了他们的秤,也就意味着不准他们再卖了。那么除了这些损失外,张国友可能还要因为一车多西瓜卖不出去,而遭受更大的损失。一车西瓜的价值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无所谓,更不值得为此去拼命。但对张国友来说可能就是天大的一个窟窿了。家里生活、娶儿媳妇等,都要受影响,于是,一贯安守本分的张国友再也无法忍受,并失去理智了。

 

而对城管队员李伟来说,关系也非常重大。县里要“创卫”,形势一直很紧张,工作上如果出了麻烦收入就有可能受损。而按照规定,其他队员拿了秤,交到车上,李伟就有责任看好它。他也知道收了商贩的秤对商贩意味着什么。但是“上面有压力,李伟干这一行,不执行也不行啊!”于是,同在压力之下,两个素未平生的人拿命相搏了。

 

商贩不能做生意就不能生活。城管队员不能认真按照领导的指示,就有可能影响到自己的饭碗。而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怎样的根源才导致了这一场的悲剧。毫无疑问,就是在领导口中津津乐道的“创卫”。因为“创卫”,就要 “彻底解决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等问题。”因为“创卫”, “城管多了,下手狠了。”以前都是劝离,现在“赶小贩赶了半里地远,要去没收他们的东西。”由此可见,为了“创卫”,领导不仅鼓励城管队员“下手狠”。更可以不顾一切,甚至不惜一切了。

 

类似这样“同命相残”的悲剧,在商贩和城管身上早就不是第一次了。惨剧一次次的发生,教训一次次的吸取,而这样的悲剧不仅没有减少和遏制,反而变本加厉愈演愈烈。由此可见,对于一些地方来说,表面光彩,形式主义永远比实实在在的民生,重要得多,更必须得多。一面逼使商贩们铤而走险,不惜以身试法。一面又对城管施加压力,挺起肉身和愤怒的商贩较量,用以换来城市的光鲜和美丽,这就是他们的成绩和政绩。而不仅是眼泪,更是鲜血呀!

http://news.sohu.com/20160802/n462100104.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