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加国“信任制度”更像得到“二师兄”真传
(2014-01-09 06:56:55)朱少华
加拿大电视台1月2日播出一条新闻,两名乘坐一辆价值不菲的宝马SUV座驾的华裔女士在多伦多领取救济卡,被追问是否真的有这种需求时,其中一名女士说并非如此,领不到也无所谓。该新闻播出后引发热议,有人为她们鸣不平,有人认为她们有损华人形象。(据1月8日新京报)
刚刚经过了一场冰冻雨灾害,因为停电,许多市民家里食物短缺,加国政府为了解决市民难题,在新年初决定向守在民众发放一定价值的食物礼品卡,帮助民众度过灾难。用我们的话说这本是一次很正常的公益活动,是依靠人的“自觉”来实现的。但偏偏两位华裔女士却“着了人家的道”。原以为政府救济卡不领白不领,没想到在这里媒体监督还真把“自觉”当成了一回事,救济卡没领成不说,还闹了个满城风雨。按照民间的话说,这回可是“拿箩筐扔老头子——丢大人了”。
事后两位女士的辩解尤其让人哭笑不得。因为政府没有明确的宣传,更没有明确的规定,让两位女士“误”认为只要停电家庭就可以领取。更况且当地省府并没有作出任何资格评估标准,令此次领取礼物卡过程成为自觉行为。一句话,都是“自觉”惹的祸。正因如此,记者仿佛也在为两位女士鸣不平。指责加国部门是在“滥用信任制度”。此话的意思也就是在救济卡发放时,省府应该有一套明确的资格评估标准,在领取礼物卡过程更应该有一套严格的保证措施。这么大的利益分配全靠“自觉”岂能不乱?
不怪记者会为两位华裔女士鸣不平,实在是“自觉”在我们的社会中早已经分文不值了。现在一些方面别说“自觉”靠不住,就比如我们的“低保”政策。有严密的制度,有法律作保障,政府更不断号召加强社会和新闻监督。但尽管如此,一些地方“低保丑闻”还是不断爆出。不管家里盖洋楼,开小车,只要和官员沾亲带故,就能享受低保照顾。反之,哪怕住桥底,三餐不保,也达不到低保要求。“自觉”,是个什么东西?在我们的社会中,不是不该拿的不能拿、不敢拿、不会拿。而是更能拿、敢拿、会拿。甚至越拿越光彩,越光荣、越显得有本事。
能够移民加拿大并定居下来,也应该算我们国内的“成功人士”了,国内的“成功人士”当然会对这种“拿”的“传统文化”颇有造诣。开着宝马领救济卡,而且“拿不到也无所谓”,足可见这并不是什么“误会”,而实在是“习惯了”“顺手了”,甚至又便宜不占有种手痒痒的感觉。明明是自己不讲诚信厚颜无耻,反怪人家滥用“信任制度”,这种心态也算是得到“二师兄”的真传了。
http://news.sohu.com/20140108/n393122668.s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