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校长们走进学生寝室再谈空调问题
朱少华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娇”了。按照人们的传统观点,上学读书就是要吃苦的,过去把上学说成“求学”。一个“求”字,顾名思义,学校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也就没资格谈什么条件,正所谓穷学生由来。俗话说能吃的寒窗苦,才能成为“人上人”。
而今的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比起过去的“莘莘学子”可谓“天翻地覆”了。宽敞的教室,漂亮的宿舍楼,学生有电脑、手机,个别的甚至还有汽车。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学习环境更为宽松,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可以谈恋爱,甚至还可以结婚生孩子。可现在竟然“得福不觉”,还要求在寝室装空调了。要想将来成才,就是要吃的寒窗苦,受的炎热罪。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如此“娇气”将来怎么能经得起摔打?
这些大学生的“空调梦”之所以引得大学里的校长和领导们大为光火,正是因为在校长们的眼中,他们要求“太过分了”。几千年来学生的生活几乎都是这样“熬”过来的。这也是我们传统教育方面的一个“特征”。不管是在校长领导还是普通老百姓,人们都习惯并认可了当学生是一定要吃苦受罪的,甚至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观点,不受罪就不能成才,要成才就必须要受罪。这也同“棍棒底下出孝子”一样的根深蒂固。
因此,一些大学要对“带头闹空调”的大学生予以惩戒,与其说是为了维护学校的制度和纪律,不如说就是为了捍卫这种“莘莘学子”的传统“特征”。而说实话,大学生应该刻苦读书,甚至应该吃苦受罪。但这仅仅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客观因素,更起不到绝对作用。从古至今,学子求学受尽苦难的何止千万,而能够真正成才并流芳百世仅仅只是凤毛麟角。而反之,一些出生在富有家庭、优异环境中的才俊却是大有人在。
优越的环境可能造就纨绔子弟,但更有益于学子的学习生活和成才。而就现在来说,电扇空调早已成为老百姓夏季生活必备用品,很多幼儿园、中小学也已经普及。即使在大学校园里,哪一个校长家里和办公室没有空调和电扇?哪一个车里有没有空调?校长和领导们生活和工作都在一片四季如春的恒温世界里,却容不得学生想睡觉凉快一点,这不仅是一种极端的自私,更是一种偏见和歧视。
我们提倡现今的大学生要发奋读书,吃苦耐劳。但这也要与时俱进适应于时代的发展。更不能为学生人为的制造吃苦受罪。那不是教育,而是一种虐待。更何况我们现在的物资条件完全能够满足大学生的要求。我们常说要换位思考,大学生的“空调梦”合不合理,领导们不妨走进学生们的寝室,认真的体验一下,然后再谈谈“处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