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售票 殃及万家
(2013-04-14 06:55:54)朱少华
4月12日下午2点至5点,凤凰县政府与100多家客栈的老板举行座谈。会上,客栈老板提出散客减少、没有生意的问题,政府方面表示,政府在15个工作日内解决,另外这几日对散客查票,实行“人性化管理”。目前凤凰县成立了由县领导牵头的多个工作组,解决古城内各类商家的问题。(据4月13日潇湘晨报)
靠着祖宗留下的一点文化底蕴,小小的凤凰城竟然把完全包裹了起来,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洋镜一样,也开始坐地发财了。但是一个凤凰城毕竟和一个搬起来就走的西洋镜不一样,这里有看得见的风景、商家、企业和成千上万在这里赖以生存栖息的老百姓。更有看不见得文化底蕴、风俗人情和传统习俗。这些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都是来自凤凰县及全国各地,经过几千年积累、沉淀和无私馈赠留下来的,甚至可以说凤凰城也和全国所有城市一样,不是哪一个人的财富,也不是这一届凤凰政府的,而是全国老百姓共同的资产。如今凤凰县政府却置全社会的质疑于不顾,毅然决定出售门票,这不仅是对全社会的极大不尊重,也侵害了全民的合法利益。同时,凤凰城出售门票,表面上看凤凰县因此能取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而实际上凤凰城却亏了很多,不仅是名誉上、形象上的,更有实实在在经济利益上的。更可以说,在这一行为中,不管于公于私、于民于官,都没有赢家。
有一句成语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而如今城门售票恰恰也同失火一样,几乎殃及了凤凰城的所有行业,所有人。从日前抗议售票的客栈老板们的嘴里我们已经知道。因为进凤凰城有高达148元的“门槛费”,正值旺季的凤凰城旅游业一落千丈,几天前客栈的床铺还“一床难求”,而现在恰恰相反,成了“一客难求”。客栈的生意萧条也就从根本上体现出凤凰旅游业已经遭受重创。旅游城市的经济收入关键就在于流通,而现在凤凰政府人为的在凤凰城门口筑起了大坝,等于一下子切断了凤凰城的客源,政府虽然能从这种“截流”中得到一点利益,但这毕竟是客源中的极少数,对于那些依靠滚滚不断的客源取得经济效益、纳税、发展并养家糊口的大小老板们犹如遭到了灭顶之灾,怎么能受得了?
客栈老板们的痛苦还仅仅是这场“售票门”中的一只麻雀。更要命的还是凤凰城的老百姓。城门售票几乎给所有涉足旅游的产业带来了灾难,涉及旅游行业的楼堂馆所不行,向旅客提供医食住行,甚至小吃部、早点摊、理发店、洗浴休闲等所有行业都到严重受影响。这些经营场所受影响,首当其冲就是这些经营成所的从业人员。在旅游旺盛的时候,这些经营成所不仅能自给自足,解决许多人的就业及生活问题,更有利于社会稳定,还能向凤凰交纳一定的税收及费用,为社会做出贡献。而现在这一切都被城门口出售的148元碾碎了。让这些人不仅不能自给自足,贡献不了社会,更有可能成为社会的累赘,甚至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老百姓是这样,大小老板们日子更难过。而这种种问题日后都会变成政府的巨大压力,甚至会让政府今后的工作步步难行。在评论界,有人把这种行为叫“杀鸡取卵”,实际上最终的结果不仅是“杀鸡取卵”,而是“鸡飞蛋打”。
企业特别是旅游企业一旦需要发展保护,遭遇资金紧张的时候,首先就想到的就是收门票或涨门票。凤凰县城也不例外,而与企业最大不同的是,旅游企业可以完全为自己的企业经济效益考虑,门票涨价或借口多收门票还可以理解,但凤凰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地方政府,除了经济效益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效益。现在实行关门售票的形式,也就是俨然把在家当成唯利是图的商家企业了。这不仅是一个地方政府执政伦理上的严重错误,更是对一方百姓的不负责任。政府把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在与民争利的基础之上,这又如何能体现出执政为民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视察工作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而凤凰的这种政策无疑是“政府奔小康,专门坑老乡”。
只要稍加分析就能看出,凤凰古城出售门票不仅是一种短视行为,更是在急功近利。用经济杠杆可以起到减少客流保护古城的效果。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办法,更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可以加大对古城的保护力度,可以千方百计想办法对客源分流,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达到保护古城、减轻古城旅游压力的目的。而动不动就拿提高门槛当成通吃一切的“杀手锏”,实为一种懒政、惰政和蠢政。古人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而如今,城门售票,没有赢家,更会殃及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