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诫记者“勿相互伤害”像是“不打自招”
(2013-04-10 06:25:19)朱少华
日前,河北省霸州市环保局内部员工举报,霸州市副市长韩清华一家有9套房产。昨日,记者就其中6套与韩清华核实,他表示其中三套为其家人所有,两套已出让,还有一套不存在。韩还称,廊坊检察院曾专门对其房产进行调查。目前未见廊坊市检察院公布的调查结果。在核实情况中,韩清华多次询问记者是否有录音,并表示“我希望咱们都不要互相伤害”。(据4月9日新京报)
网络上有人举报,在相关监管部门还没有介入的情况下,新闻记者出面核实情况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也算是我们的新闻记者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特别是对这样一位“久经沙场”的副市长来说,接待记者答记者问更是小菜一碟。但是现在面对自己的问题,这位副市长不仅小心谨慎处处提防,最终竟然还意味深长的告诫记者:“你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希望咱们都不要互相伤害”。
记者不过是经手一件例行公事的采访,这和“年轻”“很长的路要走”能有什么关系?特别是这一句“不要互相伤害”就更令人费解了。在这位副市长看来,记者此次核实网友举报他有多套住房问题,俨然是在“伤害”他了。按说副市长虽然是高级干部,公务员,但也需要住房和买房,如果这位副市长拥有的房产合理合法,又何必担心群众质疑呢?如果网友举报的多套住房问题纯属子虚乌有,甚至是有人栽赃陷害。记者要来采访,也正可以自证清白,向社会坦言,以正视听了。从这个角度说,记者不但没有伤害他,更是在救他和帮他了。
但是副市长的告诫显然话里有话,更有丰富的弦外之音。最近几年来,很多官员显然都被记者和网友害苦了。周久耕不过是召开了一次平常的会议,就因为吸烟戴表问题,被记者和网友们揪着不放,最终竟然身陷囹圄。还有堂堂的交通厅长杨达才,就因为在不该笑的场合笑了一下,也被记者和网友们“咬住不放”了。这一幕幕情景不仅让官员们深受其害,也让很多官员现在“谈网色变”了。
俗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这些官员之所以屡屡受到记者的“伤害”,就是因为其本身不干不净。只要记者一抓,立马就现出原形。就像这位副市长,如果心底无私,又何必在意记者电话录音。而换句话说,如果是副市长心存猫腻,欲盖弥彰,记者还要刨根问底揭露真相,这当然就是“伤害”了。可这种“伤害”不也正是记者职责的需要,社会正义的期盼吗?
副市长的“勿相互伤害”潜台词也就是“要相互关照”,也像是要同记者做一笔交易,你关照了我,我当然也会关照你。而同之,你“伤害”了我,我当然也不会一笑而过。而副市长的这句话,更像是在“不打自招”。房子的事情只要记者闭闭眼过去,不引起社会关注,一切就能平安无事。而这句话,更值得相关部门好好的研究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