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怕茅台成“国酒”  就怕“国酒”变“政府酒”

(2012-07-30 05:08:55)
标签:

杂谈

不怕茅台成“国酒”  就怕“国酒”变“政府酒”

朱少华

贵州茅台酒“国酒”的宣传词已深入人心,然而近期一则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茅台)申请“国酒茅台”商标的消息传出后,茅台酒一贯标榜的国酒身份引起多方关注。在近日国家商标局公布的通过初审商标中,“国酒茅台”的商标赫然在列,在三个月公告期内如果没有异议或者异议无效,茅台将“转正”成为国酒。(据7月29日重庆商报)

 

实际上不管“国酒茅台”的商标国家有没有批准,也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茅台酒实际上已经早已把“国酒”的身份当当许多年了。在国内,茅台酒身价最高,地位更是无可比拟。在国际上,茅台酒也最能代表中国白酒形象。不到北京,不算到中国。不喝茅台更不算喝了中国酒。因此,现在申请把“国酒茅台”进行商标确定,也就是使“国酒”法定化。对于茅台酒厂也许“意义非凡”,而对于国内社会来说不尽意义不大,甚至没有什么意义。

 

对于茅台的国酒身份人们没有什么异议,更不会担心什么。人们更担心的是茅台酒的国酒身份会不会演绎成法定的“政府酒”?实际上在很长时间以来,茅台酒依靠公款消费,“三公一收紧,酒价就下降”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公款消费占了茅台酒总销售量的七成,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九成以上。一名自称是贵州省司法系统的不愿透露姓名人士曾经向意甲新闻媒体记者透露,贵州省在接待外省领导和来自北京的部分官员时,酒桌上就规定必须要有茅台。与此相对应的是许多省市县也把茅台酒定性为对外公务接待中“专用酒”。政府是这样,一些乡镇甚至村更是这样,尤其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更是“无茅台不成席”。茅台酒是“国酒”那是虚的,而成为很多地方的“政府酒”却是货真价实的。

 

茅台酒尚且是“准国酒”的时候,很多地方就将它堂而皇之的纳入“政府专用酒”,以至于全国每年要为茅台掏出数百亿元的人民币。一位记者算过一笔账,这些钱足够筹建十个航母战斗群。正因此茅台酒甚至已成为腐败的代名词。如果茅台酒一旦成为法定的“国酒”,想必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务接待中消费起来,理由更加充分,也更加光明堂皇,甚至有恃无恐。现在“三公”消费成众矢之的,“三公”的收紧,使得茅台酒的销售处境如四面楚歌,销售量一落千丈,价格更是一降再降。而在这个节骨眼上茅台又一次提出“国酒法定化”,并加快了“国酒茅台”的注册步伐,很显然这在为茅台重新收回销售领地而处心积虑。此次的申报“国酒茅台”不仅是想获得一个名声,更是在为茅台酒重新争取公款消费而荡平道路。因此,茅台成为“国酒”并不让人意外,而如果这种“国酒茅台”是想从国酒演绎成“政府专用酒”才是真正让人担心和可怕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