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乡土味”招考“乡镇公务员”恰如其分
(2012-04-10 05:40:24)
标签:
杂谈 |
朱少华
广东乡镇公务员招考笔试昨日举行,部分考生反映难度系数与小学升学考试有得一拼,也有考生称考试“让人穿梭在乡土中”。但也有考生认为,越是简单的题目越考人。据悉,笔试命题围绕基层一线的工作实际,突出“乡土味”,推进分类设考。(据4月9日广州日报)
国家和地方招考公务员我们司空见惯,考题由国家相关部门专业人员统一制定,基本上如同类高考一样。这样的考试也许适应于国家统一的公务员考试,但对一些地方的乡镇的公务员考试就有点“宽”了。地方上招考乡镇公务员,其工作对象就是面对父老乡亲,每日工作内容最多的就是田地庄稼、柴米油盐。如果作为乡镇基层公务员不了解这些情况,甚至不懂得这些问题,显然是不能胜任的。而现在的公务员考生基本上都是来源与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文化知识层面上自然没有问题,最缺乏和最需要学习的就是这些“乡味浓”的实用知识。招考乡镇公务员用这些知识当门槛更算是提示和警示。
事实上乡镇公务员缺乏“乡土味”一直是这些年很多地方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作为乡镇基层公务员没有“乡土味”,不仅对很多群众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缺乏感情,更易于说外行话,做外行事,不仅影响乡镇公务员的形象,更影响乡镇政府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地方招考乡镇公务员,用这种特殊的试题将那些热爱乡镇基层工作,熟悉“乡土味”的考生招进来,这些人不仅能很快适应基层工作,穿梭在乡土之中,更能很快的和群众打成一片,设身处地为农民兄弟服务。
用“乡土味浓”的考题招考公务员,这似乎有点“另类”,但这更是一种务实的工作作风。基层工作,特别是农村工作最忌讳的就是华而不实,摆花架子。从一些地方乡镇公务员表现出来的现象可以看出,有些新招进公务员可谓“出身名门”,甚至还有“海龟”,但是这些公务员虽然形象好看,名声好听,但工作起来不是花里胡哨,就是蜻蜓点水。更有的公务员本身就是当花瓶引进的。这样的公务员不仅没有给基层工作发挥任何作用,甚至还带来不少负面影响。而像广州这样把“乡土味”放在前面,招考进来的公务员也许会是满鞋泥土一脸风尘,但这却是基层政府真正需要的公务员,更是群众渴求和欢迎的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