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咋没听说“包龙图”会做什么家务?
朱少华
四川眉山市彭山县委目前规定,提拔干部先征求其父母、邻居甚至小区物管意见。截至2月17日,彭山已有5名干部通过此项考核,其中一名干部因不爱做家务被扣两分。(据2月19日京华时报)
虽然我们不清楚扣除这两分对于这位干部的选拔会造成什么影响,但在如今官员选拔竞争如此激烈的时候,一分之差就可能断送掉美好的前程。我们也不怀疑当地用这些标准选拔干部的良苦用心。干部毕竟“不能等同于老百姓”。不仅思想觉悟和素质水平都要高,更应该成为道德上的标兵,夫妻关系和尊老爱幼上的楷模。但是这里面不仅要有主次之分,更不应该用某些细节问题去衡量干部的素质。如不爱做家务也成了干部选拔上的“毛病”了,这就让人很费解。当年的“包龙图”会做什么家务?难道说他就不是一个好官,不值得提拔重用吗?
我们的干部需要美好的家庭道德观念。但这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和情感,并不是要在一定的具体的行为中表现出来。而一般的干部家庭更不需要丈夫在处理工作,筋疲力尽之际还要回家打扫卫生,甚至围着锅台转。与之相同的是群众对干部的要求更不会只是家务做得好,常回家看看甚至多给父母打几遍电话就满意了。而是要看为群众服务的水平,在处理公共权力和职责中的素质和水平。相反,如果一个干部只知道整天围着自己的小家庭转,不是帮老婆买菜就是天天接送孩子上学,有机会还动用公车送父母到寺庙敬香,不用说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模范丈夫”“优秀父亲”甚至是难得的“孝子”了。可这样的干部能是好干部,能适合我们群众和社会的需求吗?
因为官员在社会中扮演角色的特殊性,其道德标准也应该有不同的理解。官员要面对的工作对象,要起到的示范作用是整个社会和和公众。因此,他们所行使的不管是道德、孝道、甚至居家过日子行为,都应该是广义的,而不是具体的和狭隘的。彭山的这个提拔干部规定恰恰是把本来应该广义的东西,狭隘化和具体化了。这样的标准不仅对干部的道德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甚至更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一个官员如果能大家小家都顾到,两全其美,那应该是再好不过。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官员受工作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只能舍弃小家为大家,不仅干不了家务,甚至连普通的孝道也无法尽到,但这不仅可原谅,更应该是一种职责和美德。我们选拔干部也更应该关注这方面。相反,如果我们选拔干部不仅仅仅关注于多久打一次电话回家,多久回家一次,父母生日会不会打电话,甚至家务活干得怎么样?这不是选拔干部,倒像是“非常勿扰”在挑选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