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心理应“随风潜”  美德更须“细无声”

(2012-01-19 16:55:57)
标签:

杂谈

爱心理应“随风潜”  美德更须“细无声”

朱少华

因为靠近圣诞、元旦和春节,最近一个多月里,南京儿童福利院的孤儿们像往年此时一样,再次成为社会各界踊跃奉献爱心的对象。虽然福利院非常欢迎社会各界关爱儿童,也诚意接纳爱心捐赠,然而,由于大批人员涌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也担心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压力,有的孤儿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据119日扬子晚报)

这真是一个“大煞风景”又让社会万分尴尬的事情。社会献爱心,争相到福利院慰问看望那些可怜的孩子们,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又是多么的让人欣慰。但是现在慰问也“问”出问题,献爱心也“献”出麻烦了。这些被家庭和父母遗弃的孩子,原本他们的生命象草。但自从被社会收养后他们不仅又变成了宝贝,更甚至娇贵起来。每天慰问的大军,献爱心的潮流不仅让他们迎接不假,更疲于奔命。慰问是好,但当这种慰问多的成为了负担,甚至成了折腾,让被问者苦不堪言,这还怎么能称得上美事?献爱心虽美,可当这爱心成了洪流不仅让他们难以承受,更有可能被损伤被窒息的时候,这样的关怀和爱心还能算着慈善吗?

我们中国人素来有个习惯,只要做好事对社会有益的事都要大张旗鼓,惊天动地,甚至唯恐他人不知。而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要到孤儿院献爱心、搞慰问,携带者慰问金或大包小包的礼品,那当然要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了。而孤儿院更该郑重其事热情相迎,举行个欢迎仪式当然更是少不了的。于是规模大的大仪式,规模小的小仪式,即便是个人来访志愿者来服务,也要负责人或孤儿们出来迎接,并聆听募捐者的“重要讲话”。如果孤儿院和领导们稍有怠慢,有可能就会因为“不够尊重”而遭来慈善者的种种非议。按说这样的热情接待或者举行个仪式也是人之常情,或是一种必要的礼貌和尊重,但是现在慰问的、献爱心的、甚至志愿者来实习和工作的,每天几乎都像流水一样。这会给孤儿院的孩子和工作人员带来多么大的压力?而换句换说,这样的欢迎仪式和活动除了白白耗损了孤儿院的人力精力,浪费了社会资源外,又有多少实际意义?

其实,不管是慰问还是献爱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这些被他们家庭遗弃的孩子在孤儿院同样能享受到社会的呵护,人们的关怀。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幸福健康的生活。像这种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迎来送往虽然是人之常情,事实上还是有一种作秀的嫌疑,是在哗众取宠,甚至与一种功利的心态。这样虚伪的仪式不仅会给孩子们增加了巨大的额外负担,更有可能“误伤”了孩子们脆弱的心灵。因此,对这方面我们能不能效仿春风春雨那样,让爱心“随风潜入夜,让美德“润物细无声”?我们到孤儿院捐款捐物为的就是让孤儿们幸福,而爱心和美德本就该是一首美妙的乐曲,但现在却变成了可能伤害到孩子们的噪声,本该是和风细雨的慈善变成了暴风骤雨,对孩子们来说这哪是幸福,分明就是一种不幸,甚至更是一种残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