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也“工程”?
(2011-10-31 19:45:45)
标签:
杂谈 |
一株
由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30日在北京启动。该工程将计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据10月31日中广网)
什么事情一旦引起重视,甚至一旦要把事情当成一件“事情”来办的时候,就要打造“工程”了。这些年各种各样的“工程”可谓多如牛毛,可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江山多有工程出,各领风骚三五天”。在这些“工程”中,除掉“希望工程”名声大噪并经久不衰外,其他“工程”不是成了“半拉子工程”就是成了“烂尾工程”。而现在霹雳一声石破天惊,“孝子工程”又闪亮登场了。
为了国家和社会,更是为了一些穷孩子能接收到良好的教育,国家设立了希望工程。为了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一些地方着手打造了许多民生工程。这些工程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这些工程实施的内容不仅看得见摸的着,其原因也是实施对象本身无力解决,而只有靠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投资才能完成的。而看看这个所谓的“孝子工程”,尽孝心当孝子是我们的传统道德,也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人的基本道德和素质。其靠的是社会环境的熏陶,靠的是一代代的言传身教,耳熏目染,自然的传承。不是靠培训,也根本是无法培训的。
孝心是道德问题,也是修养问题。它不同于知识和技术有现成了教科书,有固定的模式。而对老人敬孝心表达孝道却有万千种不同,更无固定的模式。靠的是心领神会,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恩之心。这也就是人们推崇的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道理。严格的说起来孝子是人性的一种自然形成,是人类一脉相承的结果。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孝感动天的例子多的的是,有啮指痛心的曾参;芦衣顺母的闵损;还有卖身葬父 的董永;行佣供母的江革。这些人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位,不同的文化修养。而他们更以不同的形式成就了孝的典范。但没有哪一位孝子是靠系统的教育和培养造就的。
现在不仅把培养孝子当成了一项工程,还计划用五年时间培养出百万中华小孝子,并将它们树立为全国亿万孩子的道德榜样。这话听起来不仅荒唐滑稽,更让人可笑。孝子的形成不仅有孝子本身,更有特定的氛围。闽损芦衣顺母,是因为继母的恶毒,更因为家境的贫寒。闵损式的人物可以“培训”,那种特殊的家境我们如何造就?董永卖身葬父,难道我们为了培养小董永,一个骨灰盒也需要当今的孩子卖身来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