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一“节”就灵?
(2010-09-28 19:06:44)
标签:
杂谈 |
尊师一“节”就灵?
老鬼
在昨天开幕的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四名知名学者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将孔子的诞辰日,也就是每年的9月28日设定为“尊师日”。倡议者表示,设立“尊师日”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孔子,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倡尊师重教的美德,它与现行的“教师节”并不冲突。(据9月28日山东商报)
在我们的社会上有一种“怪”毛病,什么问题要想引起全社会重视,就是设一个“节日”,妇女有“三八节”,那男人就该有“四八节”。有“节”当然最好还能挂上国家法定节日,在这一天里,所有人都不上班不工作了,买来好酒好菜吃吃喝喝一通,节日就隆重了,“重视”也就达到目的了。现在好了,教师节已经有了,为了更突出“尊师”,就再设一个“尊师日”。一节一日相隔一周多,过罢了教师节再过“尊师日”。就不知道老百姓可领这个情?现在节日这么多,这个节那个节的早已经让人眼花缭乱了,难道我们多过一个节就能算“尊师”了?
虽然说“教师节”和“尊师日”并不冲突,但谁能否认教师节里面就有很大的尊师成分?在每年的教师节理,教师享受法定假日加班加点的待遇,各级政府都会慰问教师们,给他们送去礼物和关怀,而学生们更是想尽办法制作礼物送给老师,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无不把尊师重教放在第一位。这些不都是最实际的尊师吗?如果在这个教师节后的一个星期,又突然冒出来一个“尊师日”,这不仅不伦不类。更会给师生们增加额外的负担,如果政府再重视,无非还过一回“教师节”,这到底是“尊师”还是“恶搞”呀?
把问题的重视仅仅是捆绑在一个节日上,这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甚至是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我们提倡尊师,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挖掘,是血脉交融的一种尊重和敬仰。而这种尊重和敬仰甚至不需要任何的表面形式和语言。而是心灵与心灵的感应。而从现在看来,设立一节,也就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所谓隆重一下。这种形式有很大的观赏性甚至是虚伪性,同时还大量消耗了人们的精力和社会的财力物力。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尊师不可能一“节”就灵。对于一个普遍重视教育的社会来说,把教育办好,教育为上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而如果知识得不到重视,博士、硕士不是去买肉就是去练摊,即使一年365天都是尊师日,老师也不会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