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跳楼 也许是富士康的一种“企业文化”

(2010-05-15 17:27:38)
标签:

杂谈

跳楼 也许是富士康的一种“企业文化”

朱少华

5月11日,24岁的河南籍女员工祝某某在深圳龙华街道水斗新村一出租屋跳楼身亡,成为今年以来第8个跳楼的富士康员工。富士康员工为什么接二连三地选择轻生?这些不幸者为什么多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企业提供了自杀员工的记录,他们没有很多加班记录。企业表示,自杀行为与工作压力可能并无直接联系。(据5月15日广州日报)

 

人们常说一个人就是一团火,大家聚在一起,再冰冷的世界也会变得温暖。但是这句话如果用在拥有42万员工的富士康企业来说,一个人不是一团火,而是一粒沙子,千万粒沙子堆在一起就是沙漠,不管世界如何,这里依旧是冰冷的。而且时间越久,相互之间越显得冰冷的可怕,堆积的越多,越显得恐。以至于最后人心真的变成了沙子,没有感情,没有交流,没有信任,更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人的正常的思维就在这种冷漠和高压之下垮掉了,连生命都被揉碎了。这大概就是富士康无意中创造出来一种另类企业文化:自杀。

 

世界怎么会变成这样?毫无疑问,紧张的工作节奏,经常加班加点,远远超过人身体质正常承受工作压力,已经把富士康的员工变成了一个个活动的机器。即便是在纪律异常严肃的监狱,一个房间里生活了几个月的员工,彼此竟连姓名都不知道。而在富士康就是这样,一名员工在寝室住了7个月,却不知道同寝室其他9个人的姓名。当然不是这里的员工都是呆子傻子,而是紧张的工作节奏让他们几乎没有时间相互交流融洽,每天上班就是工作,下班就是睡觉,两点一线都需要高速运转。一名员工在跳楼前,曾在宿舍床上躺了三天,但却没有一个人人过问。有舍友看见他大把吃药,但也没有问过他为何吃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80后”“90后”的年轻人会想到什么?会做出什么?这个答案也许并不复杂。

 

当一个人长期处在一种极度孤立冷漠的境地,神情就会很自然的出现悲观、绝望,就会产生抑郁甚至虚幻。这也就是有些人群,有些特殊的地方易出现自杀倾向的原因。而在容易造成自杀倾向的种种因素上,富士康几乎都占据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富士康似乎也感觉到了这种危险,也曾下大功夫改善员工的精神生活。如在生活区内开设了银行、网吧、游泳池、书店、咖啡厅等,根据“80后”和“90后”员工的喜好和需求,增加网吧和健身房等设施,举办更加丰富的文体活动,如网络游戏大赛、街舞大赛、主持人挑战大赛等。无奈这些设施不是因为价格太高,普通员工玩不起,就是因为太少,一般员工根本无法接触。而主要还是一点,员工们的工作太紧张,人太累了。沉闷的工作,机械性的劳动也已经改变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性情了。

 

现在,就在富士康老板千里邀请五台山法师现场做法后,“九连跳”又发生了。从这些跳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真正逼使员工跳楼的不是鬼神,也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就是富士康毫无人性的工作节奏和环境。一位作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创作一个打工妹角色——芦柴棒,这个芦柴棒工资少甚至吃不饱,人瘦得像芦柴棒,但是芦柴棒和她的姐妹们却没有人自杀,原因就是她们虽然工作苦吃不饱,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却很融洽。一个人有什么不幸,其他人都回来帮助,嘘寒问暖。而我们看到在现今的富士康,员工们收入稳定,更不愁吃不饱,却接二连三的发生自杀惨案,对照一下芦柴棒,也许我们能得到某种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