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官员“网络恐惧症”的制度性窘态
(2010-05-10 18:28:56)
标签:
杂谈 |
破解官员“网络恐惧症”的制度性窘态
朱少华
据人民论坛杂志日前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70%的受调查者认为,当代中国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对300位党政干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7%的受访者认为县处级干部“最怕网络监督”,列第一位。近九成受调查者认为官员的“网络恐惧”现象是一种“社会进步”。(据5月10日广州日报)
网络在时下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无比强大的威力。它好比是一个超级的显微镜,一个小小的矛盾通过网络就能放大成为一件撼动社会的问题,并能够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事业和生活。正因如此,已经习惯了过“秘密生活”的官员们对之畏之如虎,很不习惯。这也是官员患上“网络恐惧症”的主要原因。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源,有人甚至过激的认为官员的网络恐惧症也就是“做贼心虚症”,是害怕群众监督,惧怕阳光作业。但是如果理性的思考一下却并不是那么简单。“网络恐惧症”有我们的干部自身认识的问题,更有几十年来我们的官员管理体制和制度的问题。
在我们的干部“传统”生活中,有一个词汇比较常见,那就是“研究”,事情一旦到了“研究”的份上,那视乎“天经地义”的就要回避监督,关门磋商。社会能够知道的就是结果,至于过程,别人不仅无权过问,更有制度性的保密规定。类似于这样的“研究”如果真能够发扬民主集中的原则,本来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久之以后,这样的“研究”就演变成“家长制”“一言堂”甚至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的代名词。有的甚至明明自作主张出了问题之后为了推卸责任,也冠以“集体研究”的称号。而现在有了网络监督,人们不仅能看到问题的结果,更能看到问题的成因和过程。这就让很多官员的权利暴露在了阳光下,无法躲避,出了问题更无法推诿,于是某些官员们对这种监督自然是又怕又恨。
曾经有人说过,美国总统不如我们的一个村长,原因就是美国总统“放个屁”都瞒不住众人,而我们的村长养个情妇都能瞒天过海。更有的官员认为只有暗箱操作不受监督才能显示出真正的权力,如果事事都按规则办,都有无数双眼睛看着,这样的权利还有什么意思?而现在的网络监督正是这样,对官员们来说,社会的各个角落似乎都有监督的摄像头,让你防不胜防躲无法躲,更可怕的就是本来很平常的一件事,一个动作甚至随身携带的一块手表一盒烟就有能被网络放大,加上网友的穷追不舍,就能让一个官员落马翻船,周久耕等就是鲜活的例子。
因此,要“治愈”官员的这种“网络恐惧症”必须从下两副重药,内外兼治。一副是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只要按照规定可以公开的就要无条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引起质疑的应马上公开解释,用制度来打造习惯,让习惯渐渐变成一种自然。第二副就是必须从心理面改变官员们的权利观。能够按章按法的使用权利,不仅是合理合法,受法律保护,更是毫不惧怕网络监督的。换言之,那种总习惯于暗箱操作“闭门磋商”的不仅为制度纪律甚至法律所不容,更要受到一定的严惩。官员惧怕网络,惧怕监督不仅有损于政府工作和事业的公平公正,更有损于官员形象。而打破这种窘态,让官员工作作风堂堂正正清清白白,让在网络的监督下工作成为常态,这样不仅保证和提高了官员工作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官员本身的一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