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成择偶标准的血色隐喻
(2010-03-26 16:50:09)
标签:
杂谈 |
水源成择偶标准的血色隐喻
朱少华
水,在广西隆林县德峨乡成了当地年轻人择偶的一种“财富象征”。相亲的时候,女方会问男方的山寨有没有水源,需要不需要到很远的地方背水。徐水林因为屯里没水源,多次恋爱失败。
这一段时间来,不管社会上还是网络上,最热的词汇就是水了,水不仅让西南五省上千万人倍受煎熬,更牵动着全中国人的心脏,在干旱地区,上到两鬓斑白的老人,下到牙牙学语的孩童,全都要围着水转,找水、背水、节水。这时候如果说滴水贵如油一点也不为过。有水就能活命,有水就能幸福在这里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说在这时候谁家能有一个清洌洌的水井,相信他不仅是当地最富有的人,更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因为水在这时仅仅是水,更是代表了生命和最大的财富。女孩子把找对象和找水源“捆绑”在一起,这是她们的精明也是无奈,如果一个地方没有水,所有的幸福一切都是空谈,因为水决定了一切。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今天既出人意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我们在原来的节水宣传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不节约用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会是你的眼泪。原来我们还会认为这一切不过是危言耸听,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变成血淋淋的现实了。从历史和地理上来看,我们中国尤其是西南地区并不是十分缺水的。广西的桂林地区历史上就号称山水甲天下,贵州省的织金县城更是“白泉古城”,不少大江大河也贯穿其内,至于云南省就更有水缘了,素有五彩云朵,那一朵不是经过泉水洗出来的?但是现在似乎都不存在了。日前在网上我们看到,一些孩子捧着泛黄的泥水在喝,更多的孩子提着坛坛罐罐在泥坑里在掏在舀,这是一幕怎样的情景,许多人流泪了,可我们看到那里的人们心分明在滴血。
很多人都会说,这事如果放在三十年前根本不可能发生,不仅自然界不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干旱,就是发生了,随便找个地方挖几锹,地下就能冒出清洌洌的甘泉。不仅是这里,就是相对缺水的北京城,老人们说,最多也就是三锹深就能形成一个土井。而现在就是利用现代化的设备打下三十米也未必有水。就是有水也未必能饮用。为什么?就是因为这几十年来,我们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城市有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提高,尽管这一切有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但不可否认,我们的环境为此做出了重大牺牲,环境透资巨大,甚至已经让大自然无力承担。从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上来看,这次干旱正是大自然给我们一点小小的脸色,是警告,更是在向我们讨债。
女孩子找对象要看水源,这就意味着一种近乎血色的隐喻,也就是我们今后的安家要看水源,也就意味着水源在宜居城市中有“一票否决”的重要意义。可以想象,即使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很高,城市建设美如天堂,如果没有水或者用水必须像汽车加油一样排队购买,这样的城市还有一点可爱之处吗?建设这样的城市还有意义吗?但是尽管我们谁都知道和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却并没有阻止住一些人糟蹋环境,或以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行为,最近某地十道令箭没能关停两家污染企业就是鲜明的例子。男青年因为水源得不到女孩子的青睐没有大关系,可以把家搬到一个靠水近的地方。可我们的社会再不注意环境保护,在这样继续下去,等到城市也需要背水解渴的时候,那可不就是搬个小家这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