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论  组织部门的“不好说”有什么“难言之隐”?

(2010-02-21 15:57:12)
标签:

杂谈

评论  组织部门的“不好说”有什么“难言之隐”?

朱少华

今年2月初,山东省新泰市(县级市)新提拔6名副局长,1名法院副院长,这7人中,有6名是80年代出生,最年轻的只有23岁,“80后从此集体登上政坛”成为众多网友议论的焦点。昨日下午,新泰市委组织部一位葛姓负责人回应网友质疑称,这次领导干部的提拔符合相关规定。而对这些干部在原岗位上的表现和这么年轻,能否胜任等网友质疑,葛姓负责人连称“不好说”。(据2月21日重庆商报)

 

干部选拔越来越年轻了,这是好事。但干部选拔的程序和标准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这就不算什么好事了。这里的“80后从此集体登上政坛”,公众自然比较关心这些人的实际能力,能否胜任?试想,一个大学生参加工作不到两年,别说没有积累什么工作经验,就是现有业务能否精通甚至单位工作和人员是否全部熟悉都很难说,现在却一下子将其提拔到全局的领导岗位上来,这让群众只能放心?这些人是不是在原来的岗位上出类拔萃?是否都有惊人的成就?他们何德何能?社会更需要清楚明白,而这里的组织部负责人在答复这些质疑时没有解释,更没有让人信服的材料和依据,就是连续的三个字:“不好说”,比“传统”的“无可奉告”还节约了一个字。

 

对于干部选拔最清楚的莫过于地方组织部门了。组织部门尚且“不好说”,还有什么部门能够“更好说”?按照一般性的理解,这个“不好说”不外乎两点意思,一是对此人不认识,不了解,不清楚。不便于对人家发表议论。二是怕得罪人,就是对这个人很了解很清楚,也不能对别人讲什么,怕一旦讲出什么不好的东西,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跟人家见面了不好说话。于是,就干脆以“不好说”来搪塞别人。三是一种无奈。明明知道这些新选拔的干部有问题,但也无可奈何。话讲多了不仅改变不了什么,说不定还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不好说”了。

 

这样的“不好说”不仅很有意味,而且“潜台词”很多。按说选拔干部是组织部门的正常业务,对于选拔出来的这些干部,组织部门不仅要非常熟悉,更是非常的了解的。而向社会公布和解答群众质疑更是组织部门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现在不少地方在干部选拔上,不是组织部门“输送”,而是相关领导的“钦定”。“钦定”过后再由组织部门“走程序”,这样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部门当然“不好说”,因为其根本没有“说的权利”。既然如此,还有什么更好说呢?组织部的这种“不好说”不仅有一种难言的苦衷,更有一种企图掩盖暗箱操作的嫌疑,同时也可以看成是对监督的“婉言谢绝”。

 

组织部干部的“不好说”是无奈也是尴尬,更说明我们的组织程序还有很多弊端,内里还有一定的“钦定”的影子。现在干部选拔一直是社会上的敏感话题,要让被选拔的干部光明堂皇名正言顺,就必须把一些程序标准等对社会公开透明,让组织部门真正成为“干部之家”,选拔干部真正让组织部门按程序和制度办事,对选拔的干部能够了如指掌“话”也才能“好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干部选拔公平公正,才能选拔出德才兼备称职勤奋的好干部,群众也才能打消疑虑口服心服。而如此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部门都“不好说”,老百姓怎能信服?让新选拔的干部一开始就带着社会的大量质疑上岗,这不仅是组织部门的失职和渎职,更是对新选拔干部的不负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